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令人如梦如痴的三军文工团!zt
送交者:  2015年12月15日09:07:2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春秋戈

现在的年轻人,浅薄得很,逮住李双江就使劲地造。岂不知,李简直是唱歌的里头的军委主席。说他是唱歌的里头的皇帝都不够意思,现在的军委主席比皇帝大。


转贴:

时代背景限定在文革之前,到改革开放之前。具体时间界定,就是在彭丽媛之前的。简单说说有印象的几个人,遗漏的请各位补充。 

一、北京 

首先要提的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这是一个以歌唱著名的团体,集中了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一批优秀的创作者。当年战友的几个独唱,也因此享有很多首唱的机遇,也都当然成为全国第一线的大红人,风头完全掩盖了总政的。其中最知名的,是男高音贾世骏,嗓子特别好,又厚又宽又松,又有张力,气息非常沉稳,代表作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红军不怕远征难》,《过雪山草地》,几乎是一气呵成。很多红歌几乎是仰赖他的嗓音走红的,如《打靶归来》。如果没记错的话,贾世骏好像是保加利亚的歌唱老师培养过的。 

其次是女声马玉涛,音域不是很宽,但声音绵密委婉,也是气息特别深长,不是今天宋妹妹祖英这样的名流,遇到一个四拍,就唱的上气不接下气。马玉涛的每一个演唱,都能体现她的这个特色,人所皆知文革前是《马儿啊,你慢些走》,文革中是《老房东查铺》等,她后来翻唱张映哲的《英雄赞歌》也深入人心。 

还有男中音马国光,非常有特色,有点说唱的味道,演唱得心应手,信手拿来,是否诙谐,往往随心所欲耍点噱头,很讨好听众。当然,他的风格,也可以看成是老油条。据说有一次演唱,又是过于油腔滑调,当场被轰出中南海的现场。大家可以找找录音,听听他演唱的名曲《师长有床绿军被》,体会一下他独有的一种潇洒浪漫。 

男女声重唱,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时兴的一种演唱形式,当时最受欢迎的是歌唱藏族人民翻身解放新生活的《逛新城》,一般演唱都用载歌载舞形式表现。文革中,张振富耿莲凤合作男女声重唱,名气最大,作品很多。张振富唱的特别好,嗓音比后来王洁实要强壮多了。他们也是来自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上面提到这些人,都承担了《长征组歌》的独唱或领唱。 

后话:肖华写的《长征组歌》,部队搞了2个班子谱曲,一个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这帮人,另一帮是总政的。据说最后是觉得总政搞的太洋派,没有北京军区搞的这么有民族味,所以,上面拍板,推广北京军区文工团搞的这个版本。
2。海空
海政的创作实力不可低估,吕远是一个代表,后来有王锡仁、傅林。王锡仁胡士平等创作的革命歌剧《红珊瑚》,奠定了海政整体的地位。海政有几个出名的,都是唱民歌的,男声吕文科最有特点,文革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克拉玛依之歌》风靡一时。吕文科在文革后期跟郭兰英合作,为四人帮搞的电影《决裂》配唱《共产主义大学赞歌》(作曲吕远和唐诃)。那时吕文科的声音还非常有魅力。
文革中,海政在西沙之战后,创作了一批作品,其中女声卞小贞领唱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以及后来她首唱的《泉水叮咚》,都是红歌经典之一。其实,卞小贞他们这样红极一时的歌唱者,与其说她们是唱的好听,不如说是后面的力量,不仅是这些搞创作的班子,实力太强了,还有经济上的实力,都让他们沾了不少风头。这种情况从今天的红歌手中可以看的很清楚。真正歌唱条件好的,优秀的,还是在地方。
海政的特色之一,风格的民族化比较重,另外是亲民感。他们的红歌,不再是《文化大革命就是好》那样喊口号的,也不是《打靶归来》那种进行曲的,而是整体味道比较有人情味的,所以当时很多成为脍炙人口的红歌。
海政文工团的男中音胡宝善,他创作并演唱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也是一个经典。直接动因和目的,大概是对抗空政的《我爱祖国的蓝天》,为海政争得一个名分。
空政文工团,阎肃不用多说了,直到现在还经常出现在CCTV。他与搭档羊鸣、 姜春阳和金砂等作曲合作,创作了不少红色经典作品,如他与羊鸣合作的红歌《我爱祖国的蓝天》,如革命歌剧《江姐》。江姐首演的蒋祖缋,现在没几个人记得,更不知她当时唱的什么样了,但是革命歌剧《江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它不是新中国创作的最好的红色歌剧、革命歌剧,但却是部队创作的最好的红色歌剧、革命歌剧,不仅部队,地方的歌舞团、歌剧团,到处都在反复上演。
空政要提的就是女高音张映哲。文革前,她为巴金小说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配唱《英雄战歌》很流行,但今天知道是她配唱的,可能不多。一些人还认为电影是北京军区战友的马玉涛配唱。印象中,张映哲的演唱经常可以听到,特别是每年国庆,或五一游园联欢,她必定出现在某个场合,放声唱红歌,其中演唱最多的,是毛主席诗词歌曲。后期她也演唱革命现代京剧,如样板戏《杜鹃山》中《家住安源》,唱的比杨春霞还要更精彩。我有一张她的SP录音,早打包,不知丢哪了,更记不住唱的是什么。
3。总政
总政
总政,人才济济,创作的有时乐濛等。表演人马有2拨子,印象中,清一色都是唱美声的。一拨是歌舞团的,老一辈男高音孟贵彬,主要是文革前影响,如他演唱的《歌唱二郎山》,电影《怒潮》插曲《送别》,最为知名。男中音寇家伦,他的音质不是非常纯,唱的不错。在《东方红》里,他演唱《西江月 井冈山》是一个典范。
文革中,主要影响是男高音李双江。特别是文革中后期尤金 奥曼迪来访,听过李双江演唱之后点评,“金子般的高音,烈火样的真情”,成了李双江的金字招牌。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初,他的嗓子已大不如前期。第一次听到男高音把高音唱破,就是当时李双江唱《在北京的金山上》。李双江演唱最有魅力的,是带民族民歌风格的那类型红歌,并不是《小小竹排》《我爱五指山》这一类。
总政歌舞团还有一些很好的歌唱家,如男高音李文章、女高音徐有光等,虽然声音也好,都唱的不错,也有一些红歌存世,但缺乏鲜明的个性,现在除了业内,外人并不知道他们。其实,当年他们的风头,似乎也被战友文工团的几大金刚给掩盖了。
另一拨是歌剧团的,最有名的就是女高音张越男。前面提到她首唱《北京颂歌》,作曲家自己说这个作品创作,受到张越男的影响,做了一些关键修改。过去说过,现场看过她主演的现代京剧样板戏《海港》,印象特别深刻,也因此注意到《海港》音乐的特别。
除了演唱红歌之外,张越男还有2部总政搞的大型歌剧,担任第一主角,文革前的歌剧《柯山红日》,文革后的歌剧《傲雷一兰》。2部歌剧先后被八一电影制品厂改编拍成故事片。
4  外地
北京之外,几大军区文工团,新疆、南京、福州、成都等,都有一些好的,但都不如广州和沈阳数量大。 
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有一个特别好的作曲家,叫郑秋枫,几乎是北京之外创作最丰富的一个。他写了很多红歌,在当时都非常出名,如他与瞿琮合作的《我爱你中国》,无疑是所有红歌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此外,他创作的男高音独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就是一个例子。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首唱是谁?当时公开的是请广州的男高音游国屏首唱。其实,广州军区文工团男高音欧阳劲松,也唱过《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他的声音很抒情,分量比较轻,嗓音张力不够,没有给人更深的印象。后来李双江演唱把F调升高为降A调,以致这首歌成了李双江代表作之一。现在规范的版本,完全是李双江的“翻唱”。 
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女高音,文革中有好几个因为好歌而出名,如女高音刘旭峰唱的《颂歌献给毛主席》(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郑湘娟唱的《颂歌一曲唱韶山》(瞿琮作词 曹俊山作曲)。她们二个嗓音个性,留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区别,好像现在那些金氏唱法,个性不强。但是,风格跟今天的宋妹妹有那么一点点像,但她们的嗓音没那么扁、那么薄,气息也没那么浅。因为她们都不是金氏唱法。 
广州军区文工团,最知名的是邓韵。她是先以花腔女高音出名,如《凤凰花开》、《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后来到中央音乐学院投入郭淑珍门下学习,她嗓音被重新界定,转为女中音。后来她到美国大都会去了,也是唱女中音。邓韵成了第一个走上大都会舞台的国内歌唱家。 
另一个是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的,云集了一帮高人,如铁源、邬大为等,他们有不少时代之作。如于宗信、覃钊邦创作的歌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是那个时代红歌最杰出的代表作。首唱的女高音赵士静,嗓音没有很突出的个性,后来渐渐被其他演唱者取代。尤其是这首歌成为男高音吴雁泽的必“保留”曲目之后。说“保留”是缘于1949年新中国之后,第一个国家级别艺术团将携这首歌曲访美,由吴雁泽担任这首歌的演唱。遗憾的是,最后因为美方不同意演唱这首歌,最后中国艺术团取消赴美演出。 
一首歌流芳后世,大概要说男高音董振厚了。他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一首歌,就是他的代表作《我为伟大祖国站岗》。这是由钊邦和铁源作曲的,广为传唱的一支红歌。董的音域不是太高,但嗓音很宽厚,音色不错,有英雄男高音的感觉,特别适合文革中江青所要求的这类红歌演唱特点。今天戴玉强等翻唱,音色音质可以更美,有点太过精致,缺少了董振厚那种英雄高音舍身忘我的气概。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神的经营计划
2014: 习大大进村了 zt
2013: 朝官媒:李雪主陪金正恩露面
2013: 联合国谴责朝鲜处决张成泽 凸显其肆意妄
2012: 离末日还有7天,这7天大家都怎么安排的
2012: 到隔壁试了一下,居然刑满释放了,哈哈
2011: 法国32岁妇女因戴面纱入狱
2011: 最搞笑的一条新闻。薄汪合作愉悦左右拥
2010: 只剩半个月,四年前吹的龙芯64核在哪里
2010: 给“给拒买日本车小女孩的一封信”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