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让“和尚与尼姑住一起”是谁的馊主意? zt
送交者:  2014年06月09日12:04:0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南昌西湖区政府拟将区内的三座小庙拆除,合并成一个大寺庙,改名“南海行宫”。而三座庙中,有两座男众寺院,一座是女众寺院。僧人们表示,“南海行宫”这个名字实在不妥。且自古以来,尼姑和尚不能住一起,这都是违反宗教法规的。“尼姑和尚不能住一起的。”(中国广播网)

  “这是在考验出家人吗?南昌为何总是干这种让人意想不到又浮想联翩的事?”有网友就此评论。的确,以规划的名义,把和尚庙和尼姑庵整到一起,然后叫一个道教的名字----“南海行宫”。南昌地方政府的真是“创意无限”哪!但他们就从来没考虑过僧人们的感受和几千年来佛教的传统和戒律吗?再说“行宫”是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让尼姑和尚住一起的南海行宫,是什么意思?

  明知不可为,为何地方政府要做这种让亿万人贻笑大方之事?近些年来,被商业化、被产业化,是几乎所有名山大川、名人故居、宗教寺庙堂观的命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官员围绕着经济增长率展开了激烈的政绩竞争,而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捷径。地方政府纷纷发掘和经营本地的文化资源,几乎所有的文保建筑、宗教场所、名人故居,在政府眼里,都变成了可用以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性资源。

  也正是基于纯粹的经济目的,地方政府才对于修缮、重建寺庙、故居,有极高热情。在这些项目中,无论是孔子那样的圣贤,或者是西门庆这样的流氓,只要有经济利益,一切皆不足惧,哪怕是打破佛教几千年的传统和戒律——“让和尚尼姑住一起”!再说从地产开发的角度来看,这不正是当下流行的商业开发模式吗?人家把宗教都搞成了专业市场、综合体。难怪有南昌当地网友评论称:“咱南昌就搞专业宗教市场,把规模搞大成为全国首个集和尚、尼姑、道士、喇叭、修女、神父等为一体的专业宗教基地。”

  也许正是基于地方政府这样的产业化安排,在规划的时候,出这样的“馊主意”也能被多数通过。并且一点也不难为情,因为,他们并不是站在宗教的立场想问题,而是像一个投资者那样思考问题:既然做,就要赚取一定利润,如果不能腾出块地方来,我岂不是做了赔本买卖?正是所谓的“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在政府的产业化经营规划中,寺庙、堂观、包括名山大川本身,都不是主角,主角是金钱。

  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甚至有人说修造寺院,是比走私军火、贩毒、贩卖人口这三种最暴利的生意收益更好的大生意。正因如此,如今众多寺庙不仅都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所以,很多地方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而且越大越好。因为大一点的庙,不光人气旺,其收入可谓财源滚滚,是中型上市公司都所比不上的:财大气粗的施主们的施舍——这可是无本生意,甚至连税都不用上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当所有领域都成为商业领地,连佛门净地都难逃劫数,当赚钱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金钱成为社会评价的唯一尺度,当道德势单力孤,而精神魂飞魄散,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迎来了别样的政教合一。在这个大一统的宗教面前,儒教道教佛教无不退避三舍。而寺庙所本来应该具有的宗教场所功能,却几乎成了摆设,尤其是令那些虔诚的信众感觉到一种信仰受到亵渎的不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也是导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了。

  自古以来寺院产权都清楚,寺院归僧人们所有,就像清真寺归穆斯林,喇嘛寺归藏传佛教徒。寺庙作为千百年来人类寄托美好愿望的宗教场所,发展到今天,竟然成了打造GDP政绩的赚钱机器,无论如何都是信仰的悲哀。在这个世界上,免费的东西都是无价的,信仰作为安抚人类灵魂的存在,不应该跟商业有太多的关系,寺庙不该沾染过多的铜臭味,应该能够自持,这样才能赢得人们尊重,也才能使自身长久地发展下去。(文/风青杨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姚桐斌 —— 给x-file、砖头的响亮耳光
2013: 我来批判一下这个
2012: 六四戒严解放军官兵名单(2705名)被公布
2012: 逆向淘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白矮星出来了
2011: 哥伦比亚小姐吃什么长出这么大的硕大肥
2011: 民本主义是中华之本兼谈共产主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