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奔跑吧 元帅 ——徐向前兵团晋中机动战全景图
送交者:  2018年07月16日19:04:23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山西巨变


1948年7月初,豫东战役结束。虽然双方各自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但国民党军很清楚,自此以后,没有三五个兵团相互掩护,关内国民党军绝不可能离开铁路枢纽作战了,整个黄淮海大平原的主动权已经落入解放军之手。不等林彪入关,关内战局就有大崩盘的危险。


对国民党高层来说,只有两个理由还勉强可以安慰一下自己。


首先,豫东战役一个兵团被歼,一个兵团重创,总共减员9万人。这个损失虽然惨痛,但还算勉强可以接受。毕竟这是南线解放军主力尽出的战果,而且解放军也为此付出了减员3万的代价。国民党军目前还有300万人,南方还有2亿人口的稳定控制区可以征兵,按这个损失速度,大崩盘至少不会很快到来,能拖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出手也不一定。


其次,粟裕刘伯承只是在黄淮海平原的核心地区取得了机动优势,在大平原侧翼,山西和陕西两省虽然也有解放军,但最核心的平原区与大城市——关中西安、晋中太原还在国民党手中。甚至从兵力来说,山西陕西这两个分战场上也是国民党军一方占上风。几个月前彭德怀冒险突入宝鸡,在胡宗南马步芳夹击下几乎全军覆没。至于山西,阎锡山有经营37年的太原城,有十多万兵力,还有内地罕见的铁路,怎么也不至于输给徐向前的几万地方部队。只要这两个侧翼战场不出大乱子,粟裕和刘伯承主力就不会轻易突向长江,威胁国民党稳固的大后方。


此外,雨季将至,7月下旬到9月初,泥土路面上无法拖动大炮,解放军的攻势也会告一段落。从史实来看,济南战役开始于9月16日,辽沈战役是9月12日,的确解放军主力在豫东战役后进入了进2个月的休整期。


然而,就在双方主力开始喘息的时候,山西中部杀声四起,本来只在山区绕行的徐向前部队忽然突入平原,几周内连战连捷,攻占全部平原县城,在雨季前直逼太原城下。从战果来看,解放军歼敌十万,仅俘虏就抓了8万多,打出了解放战争中第一个“10万+”。山西不再是牵制解放军主力的堡垒,而是支援全国解放的根据地。

500

徐向前阅兵


下面是晋中战役的全景回顾:


1 战略态势


从地理上看,山西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独立战场。山西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两山之间的断裂盆地。只需很少的兵力防御山口,就能隔绝山西内外。西柏坡和太原之间直线距离130公里,阎锡山总部和太行山以东的解放军总部居然相安无事,可见山脉阻隔的有效性。

500

山西地形图



500

山西人口密度,主要人口都分布在两山之间

500




从政治上说,自清末以来,山西就由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盘踞,北洋、南京政府、红军、日本人都没有把阎锡山赶出山西,阎锡山视山西为自家本钱,对“友军”进入山西异常警惕,提防心态丝毫不逊于提防解放军。在解放军主力集中精力争夺东部平原区的时候,山西战场几乎就是徐向前和阎锡山这两个五台县老乡的“单挑。”


从兵力看,阎锡山此时还有五个军共13个师,共计十万余人。而徐向前虽然名为华北军区副司令,领导多个老解放区,但辖区主力全部被刘伯承、陈赓带走,组成第二野战军。此时徐向前手中只控制一个18兵团(华北第一兵团)。兵团名义上下辖8、13、14纵队,但冀南14纵队一直未进入山西,兵团只能指挥2个纵队(军)。其中8纵是老部队,13纵是1948年2月由太行军区地方部队编成的新部队。


徐向前依靠这两个纵队的主力,加上太岳、吕梁二级军区的地方部队,凑了46个团6万多人,约为阎锡山的一半。火力更是比不过背靠太原兵工厂的晋军。


然而,解放军能够动员民众,训练知识分子干部充实一线部队,部队的组织性和机动性远胜阎锡山,山区小队作战完全压制依赖重火力的晋军,在晋中战役之前又拿下了晋南临汾,此时已经把山西大多数县变成了解放区,只给阎锡山留下太原和晋中平原的14个县。

500

控制区示意图,太原周围的淡黄色即晋中区


实际上,阎锡山对守住晋中都存有疑虑。在他看来,乱世保存实力比什么都重要。几十年来,不止一股势力宣称拿下了中国,但只要自己保住一个坚固的根据地,新来的势力迟早会丧失锐气乃至内部分裂,到时候自己还是山西王。


所以,阎锡山的战略就是拼命加强太原城防,同时尽可能搜集晋中平原的人力物力,在太原练兵屯粮,准备死守太原2年以上,静待解放军分裂或是美国干预。1948年6月,麦收在即,阎锡山命令晋中各地尽快收粮入库,送入太原仓库。


徐向前却偏偏不想让阎锡山吃到民国37年的麦子。


此前的5月17日,漫长的临汾围攻战终于结束。由于缺乏重型火炮,徐向前部队通过挖地道爆破炸毁城墙,以太平天国水平的技术拿下了临汾,不免伤亡惨重。徐向前部队减员1.5万只补充了1600新兵,暂时靠训练俘虏来填补缺额,但是,为了不给阎锡山死守太原提供资源,徐向前还是咬牙进入晋中平原。


和晋军交手十几场战役,徐向前也大致意识到了双方的优缺点。晋军兵力多,火力强,只要据守城市就很难打。临汾战役,2.5万晋军对抗5.3万解放军,72天才被击败。但晋军士气低,缺乏野战的信心,兵力相当的时候会回避战斗,退回固定阵地。此次进攻晋中虽然免不了攻坚,但征粮状态的晋军必然要往返移动,给敢于野战的解放军创造战机。


仅仅拿下晋中还不是徐向前的全部目的。太原城防坚固,徐向前需要尽最大可能吸引阎锡山在太原囤积的兵力出战,在城外最大限度地消灭阎军有生力量。


为此徐向前特地派了一支地方部队伪装成主力,在风陵渡征集船只,作势欲渡黄河南下,同时释放一批俘虏给阎锡山报信,误导太原方面敌军对局势的判断。阎锡山半信半疑,但又急需拿到当年的新麦。在派野战军出城收麦前,他对司令赵承绶说:


“共军总指挥看起来不像徐向前,居然下这样一招败棋,“如果我是共军的指挥官,在夺取临汾后,就应该北上晋中,与我决战”。


历史将如他所愿。


2 战术配置

如果我们将晋中战场地理信息及城镇分布做一次简化,那么大概可以概括为,在近似矩形的战场中,汾河沿矩形对角线分割战场,城镇与交通线沿矩形两条长边分布。如图:

500

500

晋中战场地理条件


从1948年5月中旬临汾解放,到至6月中旬晋中战役打响前,晋中地区敌我双方在微妙的气氛中,暗自集结、部署着兵力。


晋军除38师驻守大同外,还有3个集团军(5个军共14个师),3个总队(师级战斗力量),22个地方保安团与21个警备大队,军队规模达到13万。其中,八总队(下图8Z)驻守榆次,九总队(9Z)驻守太谷,37师驻守祁县,40师及44师两个团驻守平遥,44师另一个团驻守灵石,45师驻守介休,73师机动于介休、孝义之间,70师驻守汾阳,69师驻守文水、交城。


阎锡山的战略方针很清晰,自己的部队离开城市和交通线就要完蛋,所以必须守住“点”和“线”,用县城、据点来阻挡解放军北上,用交通线机动力量与解放军周旋,达到“永保晋中,万无一失”的目的。就算保不住晋中,只要完成抢麦,到时候太原城里有兵有粮有重火力和兵工厂,也足够完成其龟缩大业。


此时,我军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刚刚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新设的华北军区战斗力量被整合为三个兵团,徐向前手中掌握的就是刚刚合并出来的华野第一兵团,即第二野战军“看不上”的地方部队。实际战斗序列包括八纵队(22、23、24旅),十三纵队(37、38、39旅),太岳部队(43、44、45旅),吕梁部队(晋绥独立第3、7、10旅),北岳军区(北岳警备第2旅、独立第12旅),华北军区直属炮兵一旅,肖文久集团(北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共计46个团6万余人。


按徐向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晋中战役将大体分为两大步骤:先分进合围、北上晋中,割裂阎军防御体系,切断交通线,肃清外围战场;再诱敌主力决战,谋求歼灭。敌我双方在战役打响前的军力部署大体如下图:

500



晋中战场临战时敌我兵力分布


此时从太原向南俯瞰是这样的:

500



从太原方向向南眺望


但由于非城镇、道路地区,对国民党来说都属于危险区、未知地区,再加上晋军不敢进入山区作战,离开平原交通线几十公里,就是晋军眼中的“战争迷雾”。于是上面这张图在阎锡山眼中变成了这样:

500



被战争迷雾遮蔽的阎锡山战略视角


借着战争迷雾的掩蔽,徐向前主力迅速集结到祁县、平遥南侧山地,晋中战役第一阶段的奇袭作战即将展开。


3 战役第一阶段


6月11日,吕梁军区部队首先出现在汾河以西,在汾阳、孝义间的高阳镇一带驻扎。12日,太岳部队沿同蒲铁路北进,并于13日攻占只有一个团驻守的灵石县。


运城和临汾丢的几万人让阎锡山认识到解放军战斗素质的可怕,反复对将官强调要学习“长征经验”,能打则打,打不了赶紧跑,“一跑万有,一跑万胜”。解放军有广大的解放区人民动员支前作为后勤,部队可以轻装前进提高机动性,而阎锡山手里有铁路,觉得依托交通线自己搞一个机动兵团问题也不大。


在阎锡山看来,反正解放军主力已经渡过黄河(战略信息误判),晋中地区出现的任何解放军力量应该都只是小股袭扰部队,可以用绝对优势兵力吃掉,高阳县的这一支解放军看起来人数已经达到解放军剩余军力上限,很可能外无援军,是块不错的蛋糕。


为此,阎锡山迅速下令组建快速机动兵团,即由34军、43军各抽调一部(以34军为主力)以及61军亲训师(72师)、亲训炮团组成共13个团的“闪击兵团”。兵团由高倬之指挥,分别从平遥、介休、汾阳、孝义分路出动,用18列火车、480节车厢提供后勤保障,围攻高阳镇解放军。同时,任命日本战犯原泉福统一指挥晋中各地方保安团,在晋中地区一边抢粮一边抓壮丁。如下图:

500



1948年6月14日阎军动向


吕梁部队在高阳镇被闪击兵团围困,陷入苦战。为了策应西线战事,徐向前主力部队提前行动,直扑祁县和平遥周边地区,以诱敌回援。同时命肖文玖集团、北岳军区等北方部队按计划向太原、榆次、忻县一带进行破袭,攻克据点,切断交通,迷惑牵制阎军。吕梁第八军分区也南下在神堂头地区对敌70师发起战斗。6月18日,晋中战役正式打响。

500



1948年6月18日敌我态势


突然遍地开花的解放军让阎锡山大惊,而徐向前主力纵队出现在晋中腹地,意味着抢粮计划受阻,阎军必须回援保障抢粮抢壮丁进度。于是阎锡山命令闪击兵团主力34军火速回转平遥、介休应战,同时令榆次、太谷地区部队南进,与回援祁县、平遥的军队会合。


徐向前谋划许久的野战机会来了。在闪击兵团调动回撤的同时,徐向前谋划在平遥、介休地区将闪击兵团主力34军歼灭。为了形成对敌包围,徐向前一方面命令吕梁部队从高阳镇尾追闪击兵团进行驱赶,另一方面由十三纵北上祁县南侧阻击来自北部的敌方援军,自己则亲率八纵队南下在平遥、介休东侧准备围堵。

500



1948年6月21日凌晨敌我态势


这里不得不重点说一下闪击兵团总指挥高倬之,因为他在这次机动作战中,完成了一生最神来之笔的一次机动。


为了在解放军遍地开花的战场中让闪击兵团顺利回撤平遥,阎锡山命闪击兵团中还未从太原出发的亲训师与亲训炮团火速出发,接应高倬之主力。亲训师是阎锡山手中最强的王牌师级单位,所有将、校、尉、军士长均由日本战犯担任,军事训练由山岗道夫担任顾问,完全执行日军条令。阎锡山亲自负责政治洗脑,几乎每周都要到亲训师训话。6月20日下午,全副武装的亲训师与亲训炮团从太原乘火车出发,连夜奔赴孝义战场。


亲训师每人配备步枪1支、手榴弹3枚、子弹数百发、干粮十余斤,加上大衣、军毯,平均负重40斤,每团还配有山炮排,另有携带轻重两用美式高射机枪的机枪连。21日早晨,亲训师与亲训炮团已经赶到孝义周围的兑九峪,从侧面介入战场,替高倬之解困。按照既定计划,高倬之将率部与亲训师、亲训炮团先撤回介休附近,再顺铁路线北上平遥。但高倬之曾经做过解放军俘虏,久病成医,直觉上觉得沿着交通线撤退会中埋伏。于是高倬之令亲训师按计划先行一步,自己则直接强行渡河穿越农田野地,直线奔赴平遥。


高倬之猜对了。代价是亲训师与亲训炮团为34军吸引了尾追的吕梁部队,在张兰镇一带一头扎进正在往介休开进的八纵的怀里。经过一夜风雨,21早晨雾气朦胧中,八纵24旅与亲训师遭遇,展开激战。亲训师在队形混乱中被24旅挤压到铁路以西、汾河以东的狭小空间,而由于亲训师在训练中多采用密集冲锋队形,结果在解放军的火力打击下,堆成了肉山。在22、23旅加入战斗后,经过三小时战斗,亲训师与亲训炮团绝大部分被围歼,少数突围至张兰镇的小股敌军也被歼灭。该遭遇战共歼敌七千余人,缴获山炮24门,重迫击炮12门,阎锡山王牌部队全军覆没。


按时任八纵司令员兼政委的王新亭多年后回忆,亲训师与亲训炮团“人和马搅在一起,马撞马,人踩人,人挤人,挤成了一圪塔,争相逃命,有的丢了跑不管,有的牵着牲口往麦垅里钻,东奔西窜,完全失去指挥和控制。丢在公路上的炮,还有骡马及敌人的尸体,乱七八糟比路障还难通过,反而增加了我们追击敌人的困难。”

500



高倬之花式卖队友

500



这种打法放今天,估计连网吧门都出不去


23日早8时,留守平遥县感到大事不妙的40师师部与19军军部共计四千余人,慌忙沿铁路线北逃。然而早在22日,徐向前就拿到了平遥守军准备北逃的消息,命令13纵所属部队连夜在平遥北部,洪善车站附近设伏,同时令平遥附近的吕梁部队迅速东渡汾河,参与伏击圈部署。24日拂晓至中午,我军对洪善地区被围困的敌军发起总攻,共歼敌三千余人,完成北营大捷。


然而诡异的是,高倬之率领的闪击兵团主力34军此时还驻扎在平遥县城中,守军居然不和大部队统一行动,自己这么点人先跑,这么诡异的场面,是不是有点熟悉?看上去19军军部与40师师部,是步了亲训师后尘,在高倬之怂恿下探了路……


事实上高倬之如果与平遥守军这四千多人,在23日早晨集体行动直接开赴祁县,徐向前怕是拦不住。为了及时布置洪善埋伏圈,13纵轻装简行,连完成一次战斗的基数弹药都没带全,还是在24日战斗打响前才堪堪由后勤动员补齐火力。只能说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军阀生态,将力量都消耗于内部了……


此时,恼羞成怒的阎锡山授权赵承绶统一指挥晋中野战军与地方部队,并令野战军副总司令原泉福作为赵承绶助手,在南线与解放军开战。赵承绶的第一个任务首先是解救被困在平遥县的高倬之34军。在率领33军与由日本战犯组建的十总队南下的同时,命令高倬之从平遥北上,企图在祁县、平遥以东地区与解放军展开决战。


针对这一情况,徐向前做出了诱敌出击,寻机重点歼灭34军的作战方针,命13纵于中梁监视东观之敌,太岳部队穿插到洪善、平遥之间监视平遥方向,8纵一部分军力到洪善、祁县之间阻敌退路,主力从平遥东正面初级,吕梁部队在汾河东岸协同。


在展开主力决战之前,还需要打通后勤道路,关键就是祁县东北约15公里的子洪口要塞,以及白狮岭堡垒群。阎锡山为了让长治方向的解放军不能直入晋中腹地,特地在白狮岭要道与子洪口反复加强防御工事,成了阎版马奇诺防线。之前8纵与13纵轻装突进,翻山绕开了子洪口,凭借随身携带的物资打了几场野战,但接下的战斗规模越来越大,必须打通交通线才能让晋东南的物资运上来,部队才能吃饭打仗。

500



1948年6月24日敌我态势


25日起,冒着阎军步炮协同阻击,我军奋战2天多,将子洪口要塞攻破。子洪口崩溃对阎军造成极大震撼,赵承绶看到解放军后勤压力减小,料定我军必然要进行交通线截断战术,于是令33军与十总队向祁县、太谷间铁路收缩,并向太谷后撤。然而与解放军展开战斗后,进入相持状态。而此时高倬之率34军择机从平遥退到祁县,与33军成果会合(大概是阎锡山手下作战最机灵的头目了……)。


由此,敌我双方在平原地区进入拉锯式野战状态,第一阶段奇袭战役结束。我军成建制消灭敌亲训师、暂40师,拔掉子洪口堡垒群,共计歼敌1.7万余,极大鼓舞了全军士气。


4 战役第二阶段


徐向前在晋中战役第一阶段中的两次兵力调动都是为了剿灭闪击兵团主力34军,然而两次都被高倬之成果逃脱,高倬之创造了晋军的传奇。


通过对第一阶段作战情况的总结,徐向前发现阎军总是一个集团或几个军聚拢在铁路线上,虽然赵承绶口口声声说要决一死战,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赵承绶时刻为集体逃跑做准备,意欲贯彻阎锡山的“一跑万有”思想。面对这种情况,徐向前认为在晋中战役第一阶段中吃亏的阎锡山不会让赵承绶部继续远离太原,必须将我军主力北移,威胁赵承绶后路,把战场放到太原城南,才能让赵承绶离开城市野战,避免以6万人对10万人攻坚。


确定大体方向后,就要选择预设战场。太谷以北地区,守备均较为薄弱。在太谷北部、徐沟东南部,由铁路线与公路线形成的三角地带,从战场宽度、与敌交通线拉开的距离角度来看都合适。所以,徐向前安排太岳部队北上攻打太谷,肖文久集团向西阶段榆次方向铁路,吕梁部队攻击徐沟,8纵主力控制祁太铁路以南,攻击东观,13纵也向东观以南集结,准备将子洪口要塞附近的白狮岭堡垒群解决。太原以北地区,由晋绥军区部队切断黄寨至太原的铁路威胁太原,牵制太原守备的阎军49、68师,使其难以南下援助赵承绶。

500



第二阶段战役开始前敌我态势图


赵承绶在不断的接触战中,意识到解放军在集体北上,自己的后路被抄。这是要命的事情,6月30日,赵承绶下令停止洪善地区的战斗,准备集体北逃,33军开始向太谷地区转移。而此时,西线尚有守敌69、70师随时可能向东救援,徐向前决定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主力,由吕梁部队在汾河以西阻援,8纵全力攻击祁县的34军,13纵攻击十总队驻守的东观镇,太岳部队与肖文久集团围攻太谷。赵承绶下辖军团被我军成功实施切割。

500



1948年7月1日敌我态势图


此时后勤线上还卡着白狮岭堡垒群,13纵39旅117团奉命拔点。通过周密侦察白狮岭火力点,117团连夜将炮兵运往山地修筑炮位,在7月1日通过精准轰击,大面积破坏敌方碉堡,仅用一个连队的一次突击就完成了对白狮岭的拔除,彻底打通了后勤线。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军在南北两线都进行了艰苦作战。


在南线,8纵围攻34军据守的祁县。7月4日,8纵完成对祁县的包围,5日完成外围清理,6日黎明,用缴获亲训师的重武器掩护,先头部队夺取了外壕与城墙。经过与敌37师激烈巷战,7月7日解放祁县,全歼37师,俘虏敌正副师长。


在北线,太岳部队与肖文久集团陷入颇为紧迫的战事。由于这两支部队卡在两支敌人中间的铁路线上,同时阻敌北逃与南援,只能在董村一带被动固守。7月3日起,敌九总队、十总队、71师与46师一部联手,集中兵力向董村发起猛攻,榆次方向也出动了两个步兵团和一个机炮团南下。能否坚守董村成为了第二阶段战役能否达成围歼赵承绶兵力的关键。


事实证明,晋军进攻能力极差,董村阻击4昼夜,我军两支准地方部队歼敌千余人,阻敌十余次进攻,使敌再无信心打通铁路线。绝望的赵承绶率领主力部队3万余人离开铁路,企图在榆次、徐沟之间穿插到太原,果然进入了我军预设的战场。


赵承绶集团集体仓皇北逃,部队建制一片混乱,徐向前抓住时机,命令各部队火速完成包围圈:西线吕梁部队攻克交城,打退第70师后,迅速东渡汾河完成西侧包围阵列;北线肖文久集团与太岳部队迅速截断徐沟以东与榆次方向的联系;13纵完成东线包围,8纵攻克祁县后迅速北上完成南线合围。本来赵承绶军团被没有绝对优势的解放军半包围,向南、向西,都还有周旋挣扎的空间,但在阎锡山严令下,晋军从未考虑调整战略,一心想着向北突围,逃回太原。结果被徐向前两个纵队加地方部队完全围困。

500



1948年7月10日敌我态势图


在接下来的合围战斗中,13纵于7月11日对大常镇的34军完成围剿,34军五六十个将校军官全部被俘,高倬之化妆平民只身逃回太原,完成了他在晋中战役中的最后一次胜利大逃亡。在南庄,8纵主力对敌十总队发起总攻。十总队是由三千余日本战犯组成的“日军”,源于1945年8月阎锡山成建制收编的5.9万日军中的精锐。阎锡山对这批日本战犯礼遇有加,不仅发双饷,也优先特供白米白面,一律按尉官发饷。虽然人数只相当于其它师级部队的1/4,但十总队战斗力远远超过阎锡山手下任何一个师,是当之无愧的阎军脊梁。


经过两天的巷战与肉搏,8纵顺利完成南庄的战斗。十总队的覆灭,预示了整个山西地区残余日本战犯的结局。4个月后,阎军残余的一千多日本战犯将在牛驼寨死守,靠敲打腰鼓诵读《南无妙法莲华经》自我麻醉、负隅顽抗。9个月后,阎锡山将逃往上海,留守阎军将在1300门大炮的炮火覆盖下投降,剩余的日本战俘与日侨被俘后将在5年后遣返。


通过不断收紧包围,逐个击破敌军防守据点,赵承绶集团绝大多数成了解放军俘虏,只有少部分敌军流窜回太原。7月16日,阎锡山匆忙聚拢残部,试图接应赵承绶突围。在13纵配合下,太岳部队攻克小常,活捉赵承绶。徐向前挥师北上,一路横扫,合围太原,直抵太原城下,一度有趁乱拿下太原的气势,迫使阎锡山收缩所有外围据点,退守太原郊区。至此,晋中战役圆满结束。山西只剩下太原孤城。

500



1948年7月21日敌我态势图


5总结


从战术上说,晋中战役是机动作战的胜利。


6万解放军往返于山区平原之间,多次在背对晋军据点的情况下大幅机动,威胁晋军后路,迫使十万晋军仓惶北撤,在运动中不断被削弱,最后陷入包围圈。

500


从战略上说,晋中战役是新时代对旧时代的胜利。


徐向前部队虽然以地方部队升级的新单位为主,但士兵都经过土改和革命洗礼,军官都拥有革命理想,士气旺盛,敢于进攻,能忍耐长途行军,所以机动性远胜晋军,孤立的小部队也有作战积极性。


而晋军是典型的旧军阀部队。阎锡山本人是清朝军官,借辛亥革命割据一方,在旧军队的基础上发展出山西军政官僚机构,高层军政官员近半是五台县老乡,选将官以庸碌无野心者优先,所以各级部队都缺乏作战积极性,只懂得背靠太原步步为营,几十年来在山西之外少有胜绩。


当然,阎锡山算是旧军阀的佼佼者,在北洋军阀普遍信用行伍出身的军官、以军统政的时候,阎锡山懂得培养新知识分子,懂得要对基层“讲政治”,还积极在山西建设近代工业,所以比民国任何中央政权都稳固,都长久。


但旧军阀的最强者,对上新时代的二流部队依然有“代差”。前面提到歼灭“亲训师”,这支晋军最强的部队甚至派不出有积极性的侦察兵,以至于对主力几百米外的情况一片茫然,被8纵主力在机枪射程内伏击,根本没展开战斗队形就崩溃了,其他部队更是只能机械执行指令,最终被徐向前击败也是情理之中。


最关键的一点,晋军虽然搞工业,虽然培养知识分子,但要维护的还是阎锡山熟悉的旧社会,是那个地主阶级愚昧,资产阶级软弱的半殖民地社会。所以晋军不敢放手发动农民,只能在强征暴敛和完全失控之间切换政策。阎锡山收缩到晋中之后,农业税一度高达50%,迫使农民卖掉妻子儿女交税。解放军进入晋中平原,在麦收之前阻止晋军收税,获得了农民狂热支持。老根据地和新区人民联手,有30万民工为6万解放军提供后勤,所以解放军敢于轻装狂奔,甚至不顾后勤线上的敌军据点,越野而行。这才有了6万消灭10万的奇迹。




晋中战役后,虽然还要10个月才能攻占太原,但在解放军看来,不敢出城野战的晋军已是釜底游鱼,保持监视即可。8月是雨季,除了干旱的陕北外,全国各地暂时休战。等到9月秋风吹干了路面,太行山各个山口都开始涌出物资、兵员和干部,支援全国各个解放区。人口稠密的晋中区贡献尤其大——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之前的阳曲县委书记苏铸,就是70年代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徐向前这一个月的“步兵闪电战”,为关内解放军提供了一个“意外”的后勤基地。

本文来自马前卒工作室,作者高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李世默「黨係乜東東」--完整版
2016: 南海颂
2015: 从自然灾害饿死多少人看统计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