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牵手
送交者:  2017年10月08日20:33:56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我拥骄杨
 1.见面
1913年的春天。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毛大哥第一次见小慧时,给她带了一颗糖。
  
  
  2.布衣暖,菜根香
  
  那年,小毛同学刚考上湖南第四师范,经常去“板仓杨寓”拜访老师杨昌济。第一次上门,他打听到杨老师家里还有个11岁多的女儿,觉得应该带个什么礼物好,想来想去,买了一颗糖。
  
  杨开慧拿着这颗糖,打量着这个人:个子比爸爸还高出一头,穿着长衫,留着个小平头,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倒不让人觉得讨厌。等他进了门,转身就把那颗糖给扔了。
  
  父亲杨昌济要她喊这个人为“叔叔”,杨开慧老大愿意,撇着嘴叫了声“蜀黍!”
  
  这是1913年的杨开慧,有着一张稚气而清秀的面容,圆脸蛋,单眼皮,文静,内向,不多说话。 
  
  1901年11月6日,她出生在这里。家乡叫“板仓小镇”,距长沙市70公里,属长沙县辖,地处长沙、汩罗、平江三县交界处。家乡就像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山坡上,长满翠绿的竹子和茂密的松树,山间是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春天来了,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小动物不时从溪边跳过,让人恍惚觉得到了世外桃源。
  
  他们杨家,是这里的大家族,世代都是读书人,以教书为业。父亲更是嗜书如命,年轻时就勤奋刻苦,而且思想开明。杨开慧虽然是女儿身,却也从小就有名、有字、有号,这在当时整个中国都是不多见的。她的名是“开慧”,号是“霞”,字是“云锦”。
  
  自小,她就跟着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杨开智以及堂哥开明堂妹开秀一块读书和玩耍。她虽然她不像父亲期望的那样“嗜书如命”,但对学习还是很认真的。她学习写毛笔字,学习画画,朗诵经书,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
  在如今“板仓小镇”的杨开慧纪念馆里,还保存着一封她8岁时用毛笔写给同学的信,是临摹王羲之的,字写得极其工整,初见功力,信的内容是表达她因生痱子不能去上学的焦急之情。透过100年的沧桑时光,彷佛看到了那个听话、懂事、爱学习的8岁小女孩,是多么惹人怜爱。
  
  父亲在她3岁时去日本留学了,他一再来信交待:不能荒废开慧的学习,一定要送开慧去读书。
  
  7岁时,杨开慧上学了。在村里的杨公庙小学,她和其他6位女生组成“女子班”,有关资料显示,她们应该是长沙乃至湖南民间读“小学”的第一批女生。杨开慧性格文静,不张扬,一看就像来自书香门第的“乖乖女”,听话,认真。
  
  她后来在隐储女子学校、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县立第一女子学校读书。在衡粹女校,她学会了缝纫。到父亲回国前,一个不满11岁的小姑娘,已经出落得知书达理、落落大方,隐有大家闺秀的仪态了。
  
  然而,在她的内心里,还有另外的世界。
  
  在身体上,她遗传了父亲的“体弱”。一生下来就是瘦小单薄。她很少哭,因为一哭就会头晕,严重时就会晕死过去。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亲就想办法给她弄来一种叫“鱼肝油”的补品,“鱼肝油”很有腥味,她喝得几乎要吐,但只能继续喝。
  
  也许是因为身体孱弱多病,她很胆小,也有些孤僻内向,不爱说话,是一个敏感而脆弱、多思善感的小女孩。
  
  但她的心地特别善良,这种天赋的善良让人想起了韶山冲里的文素勤。她尤其对小动物特别怜爱。当别人要虐杀小动物的时候,她总要尖叫阻止,可是没人听她的,就只有默默走开。
  
  在她心里,她觉得那些弱小的动物就是自己。
  她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些日记有的被保留下来了,其中最长的是她生前的回忆录《从6岁到28岁》,她回忆道:(我)一切和平常小孩不同,小孩是好动的,我不爱活动。小孩是不能够深思的,我能够深思。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多生病罢?那时候我是同情于畜类。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人的事,但我已知道人是要死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惨影,在我的心里。每当晚上上床睡觉,这些惨影,如杀鸡、杀猪、人死,在我的脑际翻腾起来,那真痛苦!我现在还完全记得那个滋味!我的哥哥,不但哥哥,许多小孩都是一样,完全不能了解他们,为什么他们能够下手去捉小老鼠玩,捉蜻蜓玩,完全把它做一个不知痛痒的东西……
  
  死亡,一直是她童年生活的巨大阴影,她无法逃避。除了身体,这个阴影来自夭折的大姐。她本来有大姐叫杨琼,但在她出生前一年,不幸夭折了。她从没见过大姐的样子,但从父母偶然对大姐的思念的话语中,她感受到了大姐死时的痛苦,她不停地想象着这个世界,想象着死亡,就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猫咪,敏感的内心总是警觉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在这种忧愁多思中,她好像从小就知道自己会死。“我总舍不得我的母亲去受那样的痛苦——看见我死的痛苦——不是有这一个人有力的牵绊,那我检(简)直没法生活下来的可能了!”(《从6岁到28岁》)
  
  在这样的死亡阴影中,她渐渐长大了,坚强的外表掩饰住了脆弱敏感的内心,天赋的善良又使她充满着母性的爱。在1913年春父亲从国外回来后,她跟着父亲到了长沙。
  
  在长沙的“板仓杨寓”,她见到这个高高个子的比她大8岁的“怪蜀黍”,等她再见到喊 “叔叔”的这个人时,已是5年后在北京的“板仓杨寓”了。
  
3. 再相遇

  能走进杨开慧内心的人,是解开她童年阴影的人。
  
  “我很想寻出一个信仰来!后来我决定了我的态度,尽我的心,尽我的力,只要做到一个‘尽’字,其余就不是我的责任了。我安心要把身体弄强健——这个方针定了。不久我就到了北京,那时是16岁的光景。我清早起来洗冷水澡,行体操,我只穿一件旧棉袄过冬天。那时现出我的意志力来!——我检(简)直相信人的寿命可以由意志力去延长它的。”(《从6岁到28岁》)
  
  1918年冬天的北京,天飘大雪,寒风瑟瑟,毛大哥他们初次进京,没有落脚点,就都挤进了杨老师的家。杨开慧注意到了他们的到来,对于这个“毛君”,她觉得好像是“尾随”自己而来似的,自己前脚到北京,他后脚就来了。
  
  她早已经不叫他“叔叔”了,而是叫“大哥”或“毛大哥”,以前父亲一直说他很优秀,说实话,到现在为止她并没觉得他有多优秀。在长沙时,她也认识萧子升和蔡和森,萧哥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蔡和森口才极佳,有领导者的气质,而他,毛大哥,好像总是在想事情,很沉默,作为一个小女孩,她只把他当作“哥哥”的感觉。
  
  看到这个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得意门生,和自己家的伙夫挤在门边的柴房里,她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但他安之若素。
  
  杨开慧在北京反正无事,就跟他出去,打听他的情况,听他讲自己的事,就像一位小妹妹,不懂就问哥。
  
  在杨开慧看来,不管是5年前走出板仓到长沙还是现在到了“国际大都市”北京,虽然时刻不离父母身边,但“流浪猫”的感觉一直没有消失。因为内心里的隐秘是不能对大人们说的,那太幼稚。在长沙,她没什么朋友,在北京就更不用说了。她觉得自己是那种人,向往集体生活,又害怕被人注意。
  
  她需要身边有一个“大哥”级别的人。
  
  而他的沉稳完具大哥风范,就连别人也称他为“毛大哥”,新民学会的会员为了出国忙上忙下,他热心去帮忙,不辞劳苦,别人的事,只要跟他说一声就行了,他会尽最大努力办好。他也很新潮,很叛逆,但他不吹牛,不摆谱,不装13只。沉默而低调,专注而勤奋。
  
  好多事,最后只剩个热闹的开头,他却是那种能坚持到了曲终人散的人。
  
  他有很多困难,但他不说,他自己抗,相信自己能解决,那种内心的骄傲与倔强,是杨开慧没有见过的。
  
  杨开慧已经十七岁了。
 
  “大约是十七八岁的时候,对于婚姻有了我自己的见解,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并且我认为有心去求爱,是容易而且必然的要失掉真挚神圣的不可思议的最高级最美丽无上的爱的!我也知道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事,而且普通人是懂不到这一层的。然而我好像生性如此,不能够随便。一句恰好的话可以表现我的态度来:‘不完全则宁无。’”(杨开慧 《从6岁到28岁》)
  
  在杨家,一直有着表亲结婚的传统,就连父亲杨昌济娶的也是他的表妹,难道她也要延续这个传统吗?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小时候一哭,她就会晕的,希望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事情让她哭了,她缺乏父爱,她喜欢成熟稳重的人,能给她一个未来的人。
  
  而他虽然很穷,但精神上的力量,才是一种可靠感。
  
  她理解他的上进,也欣赏他的专注。 
  
  他很清苦,每个月八块钱的工资,但他很快乐。
  
  越来越喜欢跟他在一起了。除了丰富的知识,其实他很幽默,接触越多,越发现他的可爱。他有一种骨子里的自信,他的自信来自丰富的知识,也来自他的乐观与过分的认真。
  
  聊天,吃饭,散步,什么都可以,只要在一起。他在哪,世界的中心便在哪。
  
  她逗他开心,“你猜树上有个什么东西?”一起走在林间小道上,她仰着头问。
  
  “叫兽吧?”
  
  “不是,是大毛虫。”
  
  冬天怎么会有大毛虫?还没等毛大哥反应过来,开慧笑着跑开,远远地指着他说:“树上有只大毛虫,就叫大毛虫。”
  
  从此以后,她就叫他大毛虫。
  
  他发现再也不能把她当小姑娘看了。那些给她买糖而让她叫“大叔”的日子,终于渐行渐远了。  
  4.牵手!
  
  
  后来他从杨家搬了出去,跟人在外面租房子,她还是经常去找他。他总是很细心,碰上急事出去了,就拿烟盒写上:我有事出去了,下午去找你。
  
  你若说的四点钟来找我,她两点钟就感到幸福了,在等你的时候,我发现我怎么那么喜欢看表呢……
  
  冬天的北京,虽然很冷,但他们到处去游逛。
  
  他站在故宫的庭院,指着大殿一丝不苟地讲解,光线从亭台楼阁照下来,正好照亮他的笑容,像一道阳光霎那照亮那个小姑娘的心。
  
  他的知识好像多得用不完似的。历史典故,民俗地理,都在他脑海里。
  
  他们去护城河边散步,去北海上滑冰,偶尔也学那些北京人的样子,在结着冰的河面上凿个洞,捉几条小鱼回去改善伙食。
  
  他们也常去公园,那个时候有莲花池公园、中央公园,他们都去过,还逛东安市场,去新世界游艺场看电影,听那个时候的“非著名演员”讲相声,看人玩魔术。
  
  有一天,他跑来告诉她,从英国传进来一种运动,叫打乒乓球,很好玩。于是他们噼里啪啦学了半天的乒乓球。
  

  而留在他们记忆里最深的应该是第一次去天津看海。

他们不好意思去这么远的地方单独行动,索性就把大家都叫上,并且得到了杨昌济老师的同意。杨开慧作为唯一的女生,以北大新闻研究会会员的身份跟大伙儿出发了。
  
  他们先坐火车到塘沽南站,然后向大沽口海滨进发,那里有著名的大沽口炮台,当年八国联军,就是从这里登陆的。
  
  可是到了海边才发现哪有什么“一望无际的大海”?根本什么都看不到,海水全结冰了,白茫茫的一片,海岸上寒风凛凛。大家有些失望,叫嚷着要返回,毛大哥出来说话了:
  
  既来之则安之!不要这么快走嘛!
  
  于是大家选了背风之地,围住一圈,书生热血,吟诗作对,大家以“海”为主题写诗,毛同学先来一首:苍山辞祖国,弱水望邻封!
  
  邻封,即邻居,海的那一边,是小日本。妈的,你要再敢动钓鱼岛的心思,小心灭了你。
  
  杨开慧在一旁佩服得不行不行的。
  
  然后是自由活动。毛大哥站起身来,叫了开慧,说:你跟在我后面。
  
  杨开慧乖乖地跟在他后面走了。 
  
  沿着海岸,他们走出去好远,双方沉默,他好像有事,又好像没事,只是往前走,杨开慧走不动了,可他好像游兴正浓,还想往前走,开慧说,那你走吧,我在这里等你,快点回来哦。
  
  等了好久好久,也不见他回来,天渐渐黑了,眼前白茫茫一片,大雪覆盖的海岸在昏暗中有一种奇怪的色调,萧瑟万分,光影绰绰,四周寂静得鸦雀无声,开慧觉得很害怕,又担心他出什么危险,都快哭了。
  
  这时候,一个黑影过来了,不用说,就是他。
  
  他说他去找蓬莱仙岛。“不是说海上有蓬莱仙岛吗?我走了好远,你看,鞋子全湿了,也没见什么蓬莱仙岛。”
  
  他不是开玩笑,20年后回忆起这些时,他对斯诺说:“那个时候,我还相信旧小说里所写的蓬莱仙岛是可能的……”
  
  杨开慧说了一句:你怎么不去找火星啊,真心窄。
  
  他笑了。
  
  “你总是想到什么就去做,跟小孩有什么区别?”开慧说。
  
  他们拉着手回去了。
  
  咦?怎么是拉着手回去了?对,连他们自己都很奇怪,手自然拉在一起了。一起甩了好久,才意识过来。
  
  同来的人已经留下记号,先去火车站了。他和开慧拉着的手,就一直没有放开。
  
  到了车站,过了警察的检查,火车在夜幕下开出,大家都东倒西歪地睡着了。
  
  杨开慧伏在小桌子上画画,她画了一个夜幕下的大海,大雪覆盖着海岸,一个孱弱的小姑娘在雪里孤立,她的面前是一所尖顶的红房子。
  
  想了想,她在女孩与房子之间画了一行脚印。
  
  她又想了想了,扭头看了看坐在身边的“大毛虫”,在脚印的旁边,添下一行一起进屋的并排的脚印。
  
  她也靠着座位慢慢睡着了。突然一个惊醒,她发现身边的毛大哥正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越过她的头顶,在车窗玻璃上移动着。
  
  干嘛?擦玻璃啊,杨开慧突然反应过来:他是在抚摸她倒映在车窗上的面庞。
  
  她觉得这特别像电影里的情节,只好装睡了。
    
  你是百灵鸟的歌唱,你是春天的绿油油的树叶,你是夏日夜空里闪闪发光的星星,你是金秋午后的阳光,你是冬天大雪封山后,我独自一人时呆望天空日复一日的梦想。
  
  你是我的梦想。
  
  不爱你的雄心壮胆,不爱你的博闻强记,不爱你的刚毅果断,只爱你眼里有我。
  
  他轻轻拍拍她,示意她站起来,杨开慧装作睡眼朦胧的样子抬头问干嘛?他站起来,转身侧头努努嘴,示意她帮忙拍拍他后背的灰。站起来,手轻抚过他的灰色棉布长衫,第一感觉他的肩膀那么宽厚,第一次觉得他那么高,从他的眼神里也突然明白这是他表明已识破装睡的企图,那神情好像在说:我知道噢! 
  
  又达到了他目的又不伤我面子。大哥,你稳、准、狠!
  
  也许遇见你,我的内心不再流浪了。我不再忧思不再什么都乱想不再害怕,即便现在面对“死”,不怕。
  
  当那个孤独的小女孩站在海岸边,她其实并不怎么害怕,因为她还担心你,也许未来的日子还会有很多的担心,但是,见证你的成长让会我感觉充满力量。
  
  请带我走吧,像那两行并排脚印,如果有可能,以后一起浪迹天涯,不离不弃,如果你确定,我坚持这样的想法就像时间在坚持我的生命。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上了他!

  ——杨开慧 《从6岁到28岁》。


  5.我们结婚吧!
  
    
  1920年冬,毛润之与杨开慧在长沙结婚。
  
  他们没有找婚庆公司,没有找宝马奔驰,组成一个车队在长沙街头开过,也没有抬轿子,没有请媒人,没有喊三姑六姨到场,没有吹吹打打,那些封建繁琐礼节是他们俩都厌恶的。他们都向往新式婚姻,甚至没有领结婚证。
  
  世道乱,就是你想去领个结婚证,还没地方领。
  
  结婚的标志是他们相互鞠了一躬,喊几个亲戚吃了一盘牛肉炒茭瓜,就算结婚了。
  
  其实他早该结了,过了这个年,他就28岁了,民国标准剩男,等了28年,只为等你的出现。
  
  他们都战胜了自己。因为他们都曾经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都是幻想过不结婚的。“毛君”对婚姻制度无比清醒——恋爱时是小飞侠,结婚后在地上爬,这种生活不是他想要的。“霞妹”抱着的是对爱情完美主义的追求——如果婚姻会损伤爱情,她宁可不要婚姻。
  
  但是,现在,他们走到婚姻里来了。因为杨开慧会让他还是小飞侠,想飞多远飞多远;而他,杨开慧相信,她的生命是与爱情同在的。
  
  “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的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同他去共一个命运!”
  ——杨开慧 《从6岁到28岁》。
  
  从这一刻起,我将永远爱你,守护你,伴随你。至死不渝。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0%(0)
0%(0)
  据我分析,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金一南,原因以后再说  /无内容 - x-file 10/08/17 (483)
    骄杨 - x-file 10/09/17 (497)
    当然,下面“罗秀添香”等几篇都是他的大作。  /无内容 - x-file 10/08/17 (45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