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斯蒂芬·罗奇:重估下一阶段的中国 (多看看水平深一点的,少看点老婆娘唠叨)
送交者:  2017年06月07日22:07:33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

2017-06-07 09:35:57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中国一带一路消费投资

【翻译/观察者网青年观察者 黄郁】过去七年,我一直在耶鲁教一门课,叫“下一阶段的中国”。起初,课程的重点是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例如,从大获成功的生产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家庭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的必要性。众多学者着力于研究这种经济转型可能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及全球经济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中国转型框架的关键环节已经基本落实到位,尤其以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为标志,而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另一个刚刚出现的重要转折:中国正从全球化适应者身份向全球化驱动者身份转型。事实上,随着中国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个国家正在增加牌桌上的赌注,这一举措既为自身和世界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也为自身和世界创造了诸多新的机遇。

早在数年前就已开始的这一战略转型,其实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及中国政府的政治规划——尤其是他所提出的政治愿景“中国梦”。最初,中国梦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用来鼓励人们为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伟大复兴而奋发有为。

而如今,中国梦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一带一路”(OBOR)倡议为核心。这个野心勃勃的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结合了经济援助和地缘战略力量的投射,由一系列中国主导的经济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等。

对于像我这样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学者而言,这绝非可以忽视的小项目。尽管该项目仍在初期阶段,我们还是有必要分析以下三个可能的后果:

首先,中国的经济体制尚未完成彻底的转型。作为经济学家,我总是过于重视固定模型的套用,并以为各国决策者在改革时只会抛弃一个模型,转而拥抱另一个模型。而事实上,无论在中国还是任何其他国家,真实的情况并非总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出于实际的考量,中国领导人已然不情愿地承认:消费者主导的增长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已遭遇的挑战比之前设想的要更为棘手。自2010年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中消费所占的比重仅仅上升了2.5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服务行业个人收入7.5个百分点的增长以及城市高收入群体7.3个百分点的收入增长。

这种不匹配式增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可靠性的不足,因为正是基于对未来的担忧,中国居民才倾向于进行预防性储蓄,这种谨慎消费的心理阻碍了消费增长。目前,在推动国内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中国开始利用外部增长资源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

其次,“一带一路”项目有着传统生产驱动模型的诸多特点。该项目使当前越发令人忧虑的中国国内过剩产能找到了用武之地,恰好被用于“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该项目依赖于国有企业来推动投资,这让中国工业体系中早已臃肿不堪的这部分企业得以延续生命,而早就该实施的改革又再一次被搁置。

这种生产驱动型增长模式的实施,降低了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在经济政策中的优先地位。过去两年里,李克强总理的年度工作报告(经济政策的官方陈述)对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型的强调程度已经被调低(2016和2017年都只排到第三位,而对所谓供给侧改革的重视程度显然更高)。

作为生产驱动型经济体,考虑到出口增长以及在吸收剩余劳动力过程中贫困率的降低,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由于中国国内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经济危机后世界贸易增长的放缓,以及各国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中国经济的增长力度如今已不如从前。

更加全球化的经济政策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南海的领土争端问题日益凸显,而中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存在也吸引了多方关注。中国这项新倡议在人们心中画下的最大问号是:中国是否可能接替美国孤立主义总统特朗普由于坚持“美国优先”原则而自愿空出的世界领袖地位?

简而言之,下一阶段的中国将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坚定,并且比2010年我开始这门课时所预估的要更加接近世界权力的中心。

(青年观察者黄郁译自5月25日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观察者网马力校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热门评论
  • 做个差评师
    此人在史丹利的时候,和希拉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冲突,在白宫,已经索罗斯们制造舆论,忽悠中国硬着陆,忽悠资金撤离中国的情况下,坚定看多中国经济,被直接换掉。
    这篇文章有1,2各地方,我觉得此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和国情。除此之外,也算是一种学术报告。不过中国的经济学,以美国隔岸观火的研究,是解释不了的。
    如果美国经济学家能解释,中国就不会这么发展起来了。在经济学领域,他们是失败的,因为他们的学问说不清楚中国
    • 桔梗
      1楼
      这个教授的水平可真够次的,我怀疑是高中生升大专,毕业后直接开课!
  • 桔梗
    这个教授的水平可真够次的,我怀疑是高中生升大专,毕业后直接开课!
    • 吕建凤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及其在中国的利益代言人,不断指责中国经济中存在“消费不足”与“储蓄率过高”的现象。极力忽悠社会说,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就是这两个原因导致的。       如果中国经济结构如他们所说的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沿状况应该比那些经济体更坏才对——否则,经济结构失衡有什么不好呢?事实是经济结构失衡更严重的,恰恰是中国以外的那些主要经济体。这个问题我过去有关的博客中已经分析过。这里只就“消费不足”与“储蓄率过高”问题进行分析:
              消费不足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两种定义:
              1、因为资源稀缺,满足不了人类的消费欲望,这是绝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
              这样定义的概念,在逻辑上要求的是,通过提高生产力,降低资源稀缺性,同时,合理分配作为经济社会中的消费权力的财富,尽可能让人们能够拥有平等的消费能力。这样的消费不足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满足人的要求的手段,是与伦理要求相符合的;
              2、因为作为经济社会里消费的权力的财富,分配不公平,导致有财富的人因为消费已经得到满足,而不会再使用消费的权力,而没有财富的人,因为缺少消费的权力,却无法满足甚至是基本的消费的欲望。于是,导致有购买能力的消费需求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里不是指的资源稀缺导致消费不足,而是相对于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资源过剩,是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这样的“消费不足”概念,将人类的消费行为当做了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手段,逻辑上颠倒了人与人的行为·之间,应该的关系,是违背伦理要求的。
              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是在一些人没有消费权力的环境下,导致相对于经济发展要求的消费不足。而经济是经济社会阶段里,社会再生产发展的必须形态。所以,这个“消费不足”概念虽然不符合伦理要求,却是客观规律决定的现象。
              也就是说,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也是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人类的伦理要求得不到实现。毕竟,适应客观规律要求,以实现人类的目的,也是人类社会的伦理要求。
              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其实仍然是从绝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演化而来:
              因为如果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人类的消费资源无限充沛,就不会有财富概念。人们之间就不会展开财富竞争,也就不会有财富分配不公平现象,也就不会出现一些人垄断了消费的权力却不用于消费;另一些人却因为缺少消费的权力,而满足不了甚至是基本的消费需求这样的现象。于是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现象就不会出现。
              一些人指责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是因为高储蓄率导致的。其实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的原因不是因为有钱不消费,而是因为一部分人没有钱,也就是没有消费的权力。
              如果说有人有钱不消费,是导致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的原因,那么他们应该指责的,是以盖茨、巴菲特这些人为代表的富裕阶层群体。因为正是因为他们把财富积累起来,不用于消费,才导致了市场上的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
              这些人要辩护了,盖茨、巴菲特这些人的财富并没有被储蓄起来,而是被用于投资了。
              没错,他们的财富没有被用于狭义定义上的储蓄。但是,相对于消费,投资与储蓄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财富的积累——我把这个定义为“广义储蓄”。从财富积累也就是“广义储蓄”的意义上说,投资就是高收益的储蓄;储蓄就是低风险的投资。或者说,投资就是高风险的储蓄;储蓄就是低收益的投资。从逻辑上说,投资与储蓄都属于财富积累的范畴。
            
      • sskkk6
        用西方的经济规律预见和解释中国不断改革变化的经济简直是叶公好龙刻舟求剑……,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会给你的课程添加更多的新内容和惊讶。
      • 吕建凤
          正是因为有钱的人把消费的权力不用于消费而用于了财富积累——请记住,投资式的财富积累,会直接增加需要市场购买力的需求来满足价值实现要求的资源的供应,相对于储蓄式的财富积累,更加加剧了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现象,而没钱的人,却因为没有消费的权力,而无法满足甚至是基本的消费需求,导致了市场上的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现象。        这与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普通民众因为收入增长较快,消费欲望相对增长较慢,而导致的高储蓄率没有关系。        因为民众在这样环境里,相对地没有感到消费不足——民众没有感到消费不足,而精英们指责他们消费不足,是违背西方经济理论体系中的主观价值理论要求的。如果指责民众的财富积累行为,就是在否定经济原理。因为,经济的目的不是在于消费,而在于追求财富。        一些人站在资本家的利益要求角度,指责民众不应该储蓄过多的时候,忘记了,如果不顾经济原理要求,而从社会再生产的结构平衡原理出发,资本家们更应该带头消费。资本家们如果不是因为进行了财富积累,怎么可能成为了资本家的?难道说,资本家们从事财富积累就是应该的,他们成为了资本家,其他的人就不应该进行财富积累活动了?什么逻辑?        所以,高储蓄率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良好的结果,也是符合经济原理要求的现象,并且与消费不足——不管是绝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还是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现象都没有逻辑关系。它其实是一种既符合经济伦理关系,也符合经济规律要求的好现象。        之所以说高储蓄率是一种符合经济规律要求的好现象,首先是因为它是边际效用规律决定的现象。        当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民众的收入增长较快。边际效用规律决定了,在这样情况下,消费边际会降低,也就是在消费欲望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收入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会减少,被用于财富积累的部分会增加,这就是高储蓄率形成的背景与规律。        其次,经济高速发展都产生于从低经济水平社会向高经济水平社会过渡阶段。在相对较低的经济水平社会里,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本属于稀缺资源。因此民众的储蓄率高,也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资源供给行为。        因此,指责民众储蓄率高,很明显是在指责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供给,是违背经济发展要求的错误观点。不但在主观上是单方面指责民众的财富积累,在伦理上是错误的,从客观上分析,也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的。        高储蓄率现象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边际效用规律决定下的良好现象。而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则是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边际效用规律决定下的不良现象。        财富越多的人,边际消费越低;消费权力中被用于财富积累的比重越高;财富分配就越不公平;中低收入群体所拥有的消费权力就越少;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满足度就越低;市场的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现象就越严重。        这就是经济社会内在的癌症。如果不从生产力决定论出发分析,是找不到出路的。可是,绝大多数经济理论者都不看生产力与经济的关系,只是就经济论经济。于是各种自相矛盾的怪论频出。
        • 吕建凤
          1楼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及其在中国的利益代言人,不断指责中国经济中存在“消费不足”与“储蓄率过高”的现象。极力忽悠社会说,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就是这两个原因导致的。       如果中国经济结构如他们所说的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沿状况应该比那些经济体更坏才对——否则,经济结构失衡有什么不好呢?事实是经济结构失衡更严重的,恰恰是中国以外的那些主要经济体。这个问题我过去有关的博客中已经分析过。这里只就“消费不足”与“储蓄率过高”问题进行分析:
                  消费不足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两种定义:
                  1、因为资源稀缺,满足不了人类的消费欲望,这是绝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
                  这样定义的概念,在逻辑上要求的是,通过提高生产力,降低资源稀缺性,同时,合理分配作为经济社会中的消费权力的财富,尽可能让人们能够拥有平等的消费能力。这样的消费不足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满足人的要求的手段,是与伦理要求相符合的;
                  2、因为作为经济社会里消费的权力的财富,分配不公平,导致有财富的人因为消费已经得到满足,而不会再使用消费的权力,而没有财富的人,因为缺少消费的权力,却无法满足甚至是基本的消费的欲望。于是,导致有购买能力的消费需求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里不是指的资源稀缺导致消费不足,而是相对于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资源过剩,是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这样的“消费不足”概念,将人类的消费行为当做了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手段,逻辑上颠倒了人与人的行为·之间,应该的关系,是违背伦理要求的。
                  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是在一些人没有消费权力的环境下,导致相对于经济发展要求的消费不足。而经济是经济社会阶段里,社会再生产发展的必须形态。所以,这个“消费不足”概念虽然不符合伦理要求,却是客观规律决定的现象。
                  也就是说,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也是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人类的伦理要求得不到实现。毕竟,适应客观规律要求,以实现人类的目的,也是人类社会的伦理要求。
                  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其实仍然是从绝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演化而来:
                  因为如果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人类的消费资源无限充沛,就不会有财富概念。人们之间就不会展开财富竞争,也就不会有财富分配不公平现象,也就不会出现一些人垄断了消费的权力却不用于消费;另一些人却因为缺少消费的权力,而满足不了甚至是基本的消费需求这样的现象。于是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现象就不会出现。
                  一些人指责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是因为高储蓄率导致的。其实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的原因不是因为有钱不消费,而是因为一部分人没有钱,也就是没有消费的权力。
                  如果说有人有钱不消费,是导致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的原因,那么他们应该指责的,是以盖茨、巴菲特这些人为代表的富裕阶层群体。因为正是因为他们把财富积累起来,不用于消费,才导致了市场上的相对意义上的消费不足。
                  这些人要辩护了,盖茨、巴菲特这些人的财富并没有被储蓄起来,而是被用于投资了。
                  没错,他们的财富没有被用于狭义定义上的储蓄。但是,相对于消费,投资与储蓄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财富的积累——我把这个定义为“广义储蓄”。从财富积累也就是“广义储蓄”的意义上说,投资就是高收益的储蓄;储蓄就是低风险的投资。或者说,投资就是高风险的储蓄;储蓄就是低收益的投资。从逻辑上说,投资与储蓄都属于财富积累的范畴。
                
      • 米其林之星
        中国是否可能接替美国孤立主义总统特朗普由于坚持“美国优先”原则而自愿空出的世界领袖地位?




        别想多了,中国崛起不是为了争当什么世界领袖,我们只是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顺便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为世界的发展做一点儿贡献!如此而已。

      请遵守相关法律与法规,文明评论。详细请看《观察者网用户管理制度》

      发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红楼梦十二金钗之史湘云讲稿 (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