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13 南京失守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23日00:39:49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12 x-file 于 2016-05-23 00:32:22

1.7.5 首都之辱
  面对几个师团长一个接一个要求乘胜追击的电报,已经遥遥看到南京城的日第10军军长柳川平助无比烦恼。“二二六”事变中的叛乱部队基本都来自于第一师团,而当时第一师团的师团长就是“皇道派”的主力柳川平助。事变之后柳川和松井石根一样被解职打入了预备役。当此危难之际受命而出,正是一雪前耻重建功勋的天赐良机。可眼看着就在嘴边的肥肉吱吱冒油却不让吃,让人实在是爽不起来。
  柳川马上致电国内,强烈要求立即对中国宣战并下达攻克敌国首都的命令。在电文里柳川指出,不能让溃败的敌军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宜将剩勇追穷寇”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如果不正式对中国宣战,日军在中国的作战就显得师出无名、不伦不类。更重要的是,如果逼近了敌国的首都而不去占领,会使国内的民众对军方的战力产生怀疑,同时也会极大地打击官兵的士气。
  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连我都能看明白,日本政府和军方当然也不是傻子。他们考虑的比一介武夫柳川平助更多。战而不宣不但在军事上不能尽情发挥,那些占领区的行政系统也无法正常运作,扶植起来的那一群汉奸也就直不起来腰来。不宣战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可能使得中国国民政府怀疑日本的战争之心而继续负隅顽抗。一切似乎都说明日本必须立即对中国宣战。
  但日本确实有难言之隐,尚不能一洗了之,内阁最后研究的结果依然是“不能宣战”。道理也同样并不复杂:世界上并非只有中日两国。一旦日本对中国宣战,势必受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这还可以死皮赖脸地不管,关键是日本赖以支持战争的大量战略物资,比如石油、钢铁、棉花、有色金属等都必须依赖进口,这些物资大部分都来自于美国。按照国际法条例,一旦日本与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美国极有可能首先停掉对日本战略物资的供应。到那时候别说打仗,生活都成问题。这也正是中国称“抗日战争”而日本称“支那事变”的根本原因。
  原本认为平、津、沪相继陷落之后中国肯定会乖乖地屈服就范,但这种结果却迟迟没有出现。中国就像一个踉踉跄跄的拳手,尽管挨了无数的重拳打击,但是背靠围绳双手抱头就是不倒下也不扔白毛巾。首先憋不住的竟然是日本。1937年10月21日,日本外交大臣广田弘毅会见了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表示日本愿意和中国谈判。狄克逊迅速将日本的意见发回国内。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和中日两国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德国人也不希望两国的战争继续下去且不断扩大,因此很乐意地充当了两国的调停人。
  11月2日,广田弘毅向狄克逊开出了日本与中国谈判的条件:内蒙古自治,扩大华北非武装区到北平、天津以南,扩大上海非武装区,中国停止抗日共同防共等。这些条件很快被通知给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
  蒋介石根本不可能接受日本提出的这些条件。他还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很快就要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显然违反了《九国公约》,蒋介石希望会议能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定。
  11月3日,包括《九国公约》缔约国九国在内以及后来加入该组织的十九个国家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议。和以前大家都抢着当主席不同,由于都知道会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棘手的中日战争问题,各大国纷纷谦让不愿充当大会主席。开个会总不能没有主持人,最后还是东道主比利时外交大臣背起了黑锅。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会议上强烈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暴行,要求各国从道义、物质和经济上给予中国援助,对日本实施制裁。由于前文提到的原因,各国除苏联坚决支持、意大利坚决反对之外,其余各国都是唯唯诺诺王顾左右而言他。会议最后不了了之,没有达成任何对日本制裁的决议,甚至连中国提出“将日本定为侵略国”的意见都不敢接受。这次会议之后国际联盟已经名存实亡,再也没有召开过任何会议。
  11月17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宣布成立,向中国和世界表明了“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仅仅三天之后的11月20日,中国国民政府发布迁都公告,宣布将首都迁往大后方的重庆。其中军事机构迁移至长江中游的武汉,在那里建设起中国中部的防守根据地。以此举向日本表明:老子不怕你,咱们就耗吧,耗死你小鬼子。
  蒋介石在随后的告全体将士书中指出:我前线将士自兹一心杀敌,更无顾虑,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陷穷寇于覆灭!
  11月22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再次致电参谋本部要求放弃“不扩大”方针,称“为了使事变迅速解决,乘现在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南京”。松井表示,“除非南京的态度有所改变,停止抵抗,否则日军的铁蹄将继续西进,开往南京、汉口乃至陪都重庆。”
  其实早在之前的11月11日,柳川平助的第十军已经越过了参谋本部规定的“制令线”。随后上海派遣军也越线与第十军一起向前攻击前进。鉴于前线进展迅速的既成事实,11月24日东京大本营废除了“制令线”。12月1日,松井和柳川翘首以盼的《大陆命第八号命令》终于来到:“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我们在谈论一个战略要点的时候,最喜欢形容的第一个词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个词就是“易守难攻”。从十朝古都南京的地形来看,这里却绝对是“易攻难守”。中国历代的军事家无不认为,只要攻占了南京外围的几个战术要点之后,背靠长江的南京城就将成为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瓮中之鳖。——原来的背水一战,也可能置之死地而不生! 
  对于首都南京的弃守,蒋介石连续召开一系列军事会议进行研究决策。
  李宗仁认为南京不可守。他的理由是:南京位于绝地,敌人可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何况我军新败,兵无战心,以受挫部队困守孤城又无有力增援,抵御士气正旺的敌军精锐之师,南京必被攻破。倒不如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以免敌军的烧杀抢掠。最优之策就是将有生力量撤退至长江两岸,既可以阻止敌军沿津浦路北上,也可以防止其沿长江两岸快速西进。孤零零一个南京城的丢失对长期持久抗战当无大碍。
  “李白李白”,名不虚传,白崇禧的意见是:德邻兄说的非常好!
  军令部第一厅厅长刘斐指出:南京守不住。但作为首都,“有必要进行象征性的防守”,在“做适当抵抗后主动撤退”,也好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在兵力使用上刘斐认为,“12个团最多18个团就足够”。
  刚刚从前线战场撤下来的陈诚认为:敌人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战略上已经落入我们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逐渐开始走向失败。南京孤立且无现代化要塞设备不易坚守。我军应速速脱离战场撤至皖南,以南京为前卫阵地,贯彻我持久战之方针。
  似乎不守的意见占了上风。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训练总监部部长唐生智慷慨陈词:“南京为我国首都,全球瞩目,又是孙总理陵寝所在,如果不战而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必当坚守也!”
  蒋介石马上接住了唐生智的话:那就守一下,由你来守。
  唐生智表示:“抗战以来中下级军士牺牲甚多,鲜见有高级将领牺牲者,卑职愿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当即宣布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部队司令长官,指挥十五个师约十万人马进行南京保卫战。
  此时的蒋介石可谓是感慨万千。193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南京举行了结婚十周年纪念。他在日记中写道:“结婚已经十足年,党国前途艰难重生。以后第二之十年,究不知变化。”12月7日凌晨4:00,蒋介石起床做了一次祷告。5:00,他携夫人乘坐“美龄”号专机从明故宫机场起飞,离开了注定会沦陷的首都。远处南京近郊的枪炮声已经清晰可闻。专机经停武汉前往庐山。

  蒋介石后来说,这是一次令他“几欲心碎”的痛苦旅程。

攻击南京的日军由两路部队组成。朝香宫鸠彦的上海派遣军第9、13、16师团和第10旅团,柳川平助的第10军第6、18、114师团和第9旅团。

 1.7.6 三路出击
  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之后,集结在这一地区的日军稍作休整就开始沿着津浦、平汉、平绥三条铁路线向前推进。沿津浦路方向的作战是为了策应对上海、华东等地的作战;沿平汉路南下目的是夺取中原,进逼华中地区;沿平绥路西进为的是占领山西、绥远、察哈尔。总体目标是控制整个华北,其志不在小也。
  1937年8月10日,陆军参谋本部下令将驻扎在平津地区的日军统一整编为华北派遣军,由寺内寿一陆军大将出任司令官。派遣军下设两个军。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6、14、20三个师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10、16、108师团。加上直属于华北派遣军的第5、109师团以及不甘寂寞前来凑热闹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华北地区日军的总兵力达到了37万人。
  不但日本战时首相东条英机率领关东军察哈尔兵团莅临参战,前文提到的三大“中国通”在这里也悉数披挂登场,还正好一人一条战线:矶谷廉介第10师团在东路,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在中路,而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在西路,真可谓“群魔乱舞”。一些在未来太平洋战场凭借战功荣登老酒排行榜的人物此时也开始崭露头角,如中国驻屯军混成旅团旅团长山下奉文少将、第6师团36旅团旅团长牛岛满少将等等,不过这时他们还只有跑龙套的小角色而已。
  与日军华北派遣军相对抗的是中国第一、第二战区的部队。主要包括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刘峙的第二集团军,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杨爱源的第六集团军,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等,预备军由阎锡山亲自率领,下辖朱德的第18集团军,王靖国的第19军,赵承绶的骑兵第1军等。以上部队合计24个军53个师21个旅,加上辅助力量总兵力超过60万人。
  看起来人数是还真不算少。60万兵力用于进攻肯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是往广袤的华北地区一撒,真跟撒胡椒面差不多。加上双方战力上的巨大差距,凭这样的力量国军不可能守住华北。
  日军进攻的路线由东、中、西三条,分别对应华北的三条铁路大动脉:津浦路、平汉路和平绥路。从东到西,由易到难,我们也从津浦路的作战说起。
  为了组织沿津浦路的防御,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第六战区,由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出任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这样的安排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因为在这一区域作战的部队基本上属于原西北军的旧部,让老冯来就是为了指挥起来顺手一点。可惜时过境迁,那些原来的老部下根本不尿现在已经是光杆司令的老领导这一壶。冯玉祥命令韩复榘调山东的部队北上增援河北,韩复榘理都没理。冯玉祥专程跑到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商讨作战,宋哲元见到冯玉祥找个借口就溜了,一口气又跑回山东老家养病去了。接任宋哲元的冯治安更绝情,对冯玉祥的多次召见人家就一个理由:忙的很,没功夫去。
  9月18日,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率先沿津浦路发起进攻,沿途国军181师、59军、109师等部队一触即溃。9月25日,河北重镇沧州落入日军之手。面对穷追不舍的日军,第一集团军代司令冯治安下令扒开了运河,试图以此争取喘息的时间。
  面对日军沿津浦路的长驱直入,国民政府致电冯玉祥要求在德州以北集结兵力展开积极防御。冯玉祥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下令国军第40、49、59军对日军进行侧击,以迟滞日军的进军速度。但是矶谷廉介第10师团还是如入无人之境迅速进抵山东和河北边境。前边就是韩复榘的地盘。
  已经在山东当了八年皇帝的韩复榘拒绝任何人进入山东,包括中国人,——连老上司冯玉祥都被他强硬地拒之门外。老韩对冯玉祥的解释是,“河北的兵跑到山东来干吗?”此言和相声中传说他爹“山西人关云长跑到山东来干吗”的说法异曲同工。由于进不了山东,一路撤退的国军溃兵无奈只好离开铁路线跑到了河北南部。
  10月3日,日军开始进攻德州。韩复榘在这里只象征性地放了一个团的兵力,此举导致位于河北和山东交界的德州很快沦陷。可能是这里的烧鸡太好吃了,日本人在这座小城停下了脚步。东路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国民政府随即宣布撤销短命的第六战区。
  守卫中间平汉路的是“飞将军”刘峙的第二集团军。要说刘峙还真有雄心壮志,他竟然还制定了一个“光复北平”的反攻计划。可惜计划还没开始实施,日军香月清司的第一军已经兵分三路向南展开了猛烈攻势。
  向南一字排开的是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谷寿夫第6师团和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短短几天内,日军当面的抵抗力量被纷纷击溃。9月18日,三路日军会攻保定。
  情势危急之下,刘峙无奈只好向蒋介石紧急求援。但当时国军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到上海去了,华北地区已经无兵可调,蒋介石只好命令刘峙利用现有力量在保定与日军决战。刘峙显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9月24日保定失守。
  平汉路上保定和津浦路上沧州的失守使得整个华北战局急转直下。沿津浦路西侧推进的日第16、109两个师团沿着向西倾斜的路线直指石家庄。这条防线上的东北军第67军吴克仁部稍作抵抗后奉命退守献县。左翼东北军万福麟第53军及右翼西北军冯治安77军为保存实力极力避战,与敌稍有接触即很快溃逃,献县很快落入日军手中。这样,沿着平汉路直接南下的日军就与从津浦路斜插过来的日军并驾齐驱,合围河北重镇石家庄。
  此时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和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已经从察哈尔和绥远两路入侵晋北,第一战区的部队被迫相继前往增援。10月9日,日军第20师团强渡滹沱河,向石家庄西侧迂回,第4、16师团也先后渡河从西、南两面包围过来。守卫石家庄的万福麟第53军在10月6日已经退走,城中只有少数部队,日军几乎不战而得石家庄。
  出于北面苏联的威胁,同时由于东南淞沪战场战事吃紧,西边的山西也正在激战之中,日本参谋本部下令华北派遣军暂时停留在石家庄和德州一线。看来人家停下来并不完全是因为德州的烧鸡好吃。参谋本部的命令使得往南逃跑的国军总算能喘上一口大气了。
  相对于东路和中路而言,发生在西线的战斗才堪称惨烈。
  在华北战事刚刚开始之时,参谋本部就命令华北派遣军将主攻方面首先转到平绥铁路向西的张家口。因为关东军急切希望解决所谓的“蒙疆问题”,就是占领内蒙古、绥远和察哈尔地区以确保“满洲国”侧后的安全,同时解决平汉路、津浦路作战的侧翼和后方安全问题。沿这条攻击线路的第一个战略要点就是离北平只有60公里的南口。
  早在8月初,蒋介石就针对南口的防御下达了一系列命令,负责这一区域作战的主要有中央军主力汤恩伯的第13军,以及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的、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部队,还特地将调84师、21师合并为第17军,加入南口作战。
  平绥线的作战还没有开打局面就已经一团糟。傅作义、刘汝明、汤恩伯属于不同的派系,谁都不想听谁的指挥。蒋介石的部署是汤恩伯负责南口,刘汝明负责张家口,傅作义作为总预备队。但是汤恩伯的部队要去南口不管是走公路还是走铁路都必须经过刘汝明管辖下的张家口,刘汝明拒绝让汤恩伯借道通过。地方部队害怕中央军甚于怕日本人,和宋哲元一样,刘汝明也害怕汤恩伯的中央军假途灭虢趁势把他给收拾掉。
  无奈之下汤恩伯只好告诉蒋介石,蒋介石也管不了西北军出身的刘汝明,只好去找刘汝明的老领导冯玉祥。冯玉祥知道刘汝明肯定不会听自己的,就跟蒋介石玩起了太极神功。假装大义凛然地说不听话你把他枪毙算了。等到费老鼻子劲儿搬出西北军元老鹿钟麟把事协调好,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天。就这刘汝明还有附加条件,要求汤恩伯的中央军在路过张家口的时候不能停车。等到汤恩伯获准通过张家口前往南口的时候,形势已经大变,日军已经开始了进攻。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汤恩伯所部每天能够到达南口的人数只能有一个团。
  8月11日,日独立混成第11旅团4000余人由北平沿平绥铁路向南口发起进攻,为随后到来的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开路。
  蒋介石要求汤恩伯固守南口半个月。攻守双方随即展开激战,南口几度易手。两军仍在不断增援,但国军增援兵力大部遭到阻击无法到达战场。至8月23日,日军第5师主力突破长城线向怀来突进。南口守军待援无望右翼又被突破,被迫于26日放弃南口撤退。日军随后占领居庸关、延庆、怀来等地。整个南口作战国军伤亡26000人,日军伤亡2600人。
  就在南口双方角力的同时,由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率领的察哈尔兵团已从察北方向直扑张家口,张家口的守军就是刘汝明的第68军。8月20日,日军向张北地区发起攻击。攻占南口的日军也随即向张家口方向攻击前进。26日刘汝明下令撤出战斗,张家口被日军占领。

  8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同意再次动员4个师团的部队投入中国战场。在被问及那个老问题“进攻到什么地方蒋介石才会屈服”时,陆军大臣杉山元回答:“即将到来的华北会战正是这样的关键一役。”

平绥路上的张家口、南口相继沦陷后,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集结于怀来,东条英机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集结于宣化,向南攻击山西的意图显而易见。9月3日,东条兵团一部开始向晋北重镇天镇发起猛烈进攻。天镇是山西东北部的重要门户,保卫山西势在必守。经营山西长达二十多年的阎锡山一贯奉行的是除了自己人谁都别想进入山西,现在不但日军来了,连中央军和共产党随后都来了。用他原来的话就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烂哪一个都不行”。现在看来日本人要取他的老命,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老西这才真正抖起了精神。他匆匆电令隶属傅作义第七集团军的第61军军长李服膺火速向天镇集结布防御敌。面对两路日军的入侵,阎锡山正在筹备所谓的“大同会战”,要求李服膺必须死守天镇。

  9月5日,日军步骑兵3000多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开始猛攻天镇,三日激战无果。眼看正面进攻不能奏效,日军开始绕过天镇进攻阳高。9日阳高失守,日军复折回围攻天镇。9月11日,后路被截的李服膺下令弃收天镇。天镇失守导致晋北屏障顿失,阎锡山的“大同会战”也被扼杀在摇篮之中。9月13日,东条兵团不战而得大同。
  恼羞成怒的阎锡山立即将李服膺拘捕,随后以“放弃阵地,擅自撤逃”的罪名判处死刑。李有幸成为第一个因作战不力被执行枪决的国军高级将领。
  在日军的持续猛攻之下,9月14日广灵20日灵丘相继失守,日军在国军晋北防线的右翼已经逼近了内长城。灵丘之南就是平型关。
  参加山西战斗的除了国民党部队之外,还有共产党领导的第八路军。8月22日之后,第八路军所属115、120、129三个师共计46000多人已经陆续加入到晋北战场。
  9月21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在23日占领团城口之后继续南进正面进攻平型关。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25日上午,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携带大量辎重由灵丘向平型关开进。80多辆汽车、一百多辆马车、几百名官兵进入了115师的伏击圈,激战后几被全歼,此即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其实,被歼日军仅仅是第5师团的一个辎重大队。在日本历来有“辎重兵算兵、蜻蜓也能变老鹰”的说法。尽管只是这样的非主力作战部队,115师啃下来也废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与此同时,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东进策应于28日攻陷茹越口,随后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30日晚,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日军遂陷平型关西进至代县。
  10月1日,陆军参谋本部向板垣征四郎所率第5师团和察哈尔兵团下达了进攻太原的命令。
  面对愈来愈危险的战局,阎锡山破例请求将平汉线上作战的卫立煌第14集团军加入晋北作战,蒋介石欣然应诺。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央军进入阎老西的老巢山西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10月4日,卫立煌已经先于部队到达太原。
  10月2日,日军察哈尔兵团混成第2旅团从代县向崞县进攻,激战一周之后崞县陷落,12日日军攻占原平。前面就是太原的北大门忻口。阎锡山下令将晋北各部撤向忻口地区组织新的防御。此时位于忻口的中国军队已经达到了28万,而以第5师团和东条兵团一部为主的日军总兵力有5万人。
  10月13日,板垣指挥第5师团猛攻忻口。14日,卫立煌下令国军全线反击,两强相遇勇者胜,战斗随即进入白热化。18日,忻口前沿阵地反复易手达13次之多,日军六次占领国军又七度夺回。战况最紧张的一天被打垮撤下来的部队就多达11个团。10月 19日,八路军129师769团陈锡联部夜袭阳明堡,摧毁敌机24架。在争夺南怀化高地的战斗中,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以身殉国。但国军第61军、第19军等部队依然始终坚守忻口阵地,双方在忻口形成僵持。惨重的伤亡使得日军几乎丧失了继续进攻的勇气。
  为了打开山西僵局,日本再次实施侧后突袭作战。中路平汉线的石家庄陷落之后,参谋本部下令第14师团和108师团继续南下,第6师团抽调淞沪战场加入柳川平助的第十军。第20和第109师团则受命沿正太路向山西进攻,配合板垣征四郎在晋北的作战。
  在淞沪战场前线双方对峙的紧要关头,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侧击导致了国军防线的全面崩溃,这一幕在华北战场同时上演。忻口前线中日两军头顶头憋足了劲在比拼内力,日军由平汉路向西的进攻无疑于在国军的屁股上猛插了一刀子。
  晋东战略要地娘子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一战区部队一部转入晋东娘子关地区组织防御,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桂系黄绍竑负责指挥。10月11日,日军第20师团占领井陉,以一部攻娘子关正面,主力绕道于13日攻陷旧关。21日第20师团得第109师团一部增援继续正面强攻娘子关。26日日军左突击队已经迂回到娘子关和新关侧后,娘子关守军顿时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全线撤退,娘子关失守。日军沿正太铁路向西追击,11月2日占寿阳,迅速逼近榆次,太原危机。
  娘子关失守导致北路国军无奈防弃忻口退守太原。11月2日夜,忻口守军全线撤退。11月4日,阎锡山决心以忻口撤退的部队占领太原北郊阵地,以娘子关退下的部队防守太原东郊,以刚增援的汤恩伯第13军推进到榆次待机夹击日军。守城名将傅作义被任命为太原城防司令,负责率第35军残部和独立第1旅、第213旅共19个营的部队死守太原。
  然而两线撤退的部队立足未稳日军即追击而至,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5日,东路日军占领榆次。6日,北路日军进抵太原城垣,两路日军在太原郊外会师。7日日军开始协力猛攻太原城。战至当晚,守城官兵仅存2000余人。8日夜太原城垣被日军突破,傅作义率第35军残部突围而出。
  11月9日,太原沦陷。
  历时2个月的太原会战中,日军参战兵力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共28万人,伤亡10万人以上。
  继续从石家庄南下的日军于10月15日占领邢台,17日攻陷邯郸。11月5日,豫北重镇安阳落入敌手。
  至此国军在华北的正面抵抗宣告结束。 


0%(0)
0%(0)
  13-2 - x-file 05/23/16 (640)
    14 - 徐州会战 - x-file 05/23/16 (601)
      15 武汉会战 - x-file 05/23/16 (607)
        16 诺门罕战役 - x-file 05/23/16 (778)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中国其实历史上一直很穷,就这点薄地,
2015: 曹靖华《花》序
2011: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