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3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7日22:58:28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2 x-file 于 2016-05-07 22:45:54
现在我也不知道某些人是真的天真无邪,还是假的天真无邪,反对我的观点却又不看我的文章,无视我一再强调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基础极薄弱的小农经济的农业国进行工业建设的困难,悲天悯人地提“为什么不能轻重工业同时发展”“不优先发展工业体系照样能吃饱”“工业成绩挺好,我承认啊,现在就问你划算吗?”等等……
  再次对主贴自检了一下,再阐述一下其中“历史已经没有为我们留下更多的时间和选择余地”这句话。
  1、中国工业化的时间极为紧迫。
  我在第一个章节就论证了在农业社会小农经济,没有工业化因素“全国粮食平均亩产最高时也不曾高于100公斤”。而人均口粮200公斤就是饥荒的边缘。
  1949年中国人均耕地3亩,1974年人均耕地下降到2亩以下,在前30年结束时,人均耕地已仅有1.86亩。
  当年的中国竭尽全力地开荒,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依然无法遏制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有外汇购粮吗?届时,中国将连“黑非洲”也不如,至少他们还有荒地可以开垦!
  工业化对中国而言,不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是农药化肥良种农膜的生产基础,是农业获得高产的前提,所以中国必须在30年内达成这一目标。 
  2、在前30年中所能筹集到的工业化资金极为有限。
  在1980年以前中国大陆的GDP均为估算,因研究者方法不同,1952年GDP估值大约在200~400亿美元之间,官方口径为304.89亿美元(按当年汇率换算,后同),前30年中国大陆的GDP总量为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6%。同时期,台湾年均增长率为12%,如果以此增长率计算,前30年大陆的GDP总量为6.6万亿美元。
  6.6万亿美元,以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30%计算,前30年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约2万亿美元,再扣除必不可少的国防、教育、卫生、人员、运输、基建(仅铁路在不计土地成本的情况下,前30年就须100~200亿美元)等等支出……
  在最理想的状况下,可用于工业建设(含科研)的资金最大限度也就1万亿美元(GDP总量的15%)!
  但是,中国并没有台湾实现12%的高增长率的基础——人均无偿受援400美元和大量的优惠贷款,所以,在“盘剥农村、压制消费”之后,工业建设资金总额也不可能超过0.7万亿美元(GDP总量的25%)。
  支出法计算GDP,资本形成额(含基建房建和工商科技投资等)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20%,发展进程中的国家通常为30%~40%。
  3、“超英赶美”并非攀比,而是危机的紧迫使然。
  中国工业化时间紧迫,人口却是日本的10倍,英国的20倍,所以即使在1980年工业总规模超过英、法之后,依然是“总量巨大”、“增速辉煌”与“人均不足”并存。
  就以工业的骨骼——钢来说,在人均仅300克钢连每户打把锄头也不够的基础上,“以钢为纲”钢产量前30年间增长235倍,1980年产钢3712万吨,接近德国(4384万吨),超过了法(2318万吨)英(1128万吨);增速远高于日、德、美等国的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快增速!
  但是,在以骄人的高速增长30年后,中国人均用钢量仍只有38公斤,仅有发达国家人均用钢量的1/10!所以“解放”车还得用红松板做车厢,有的地方还在用“竹筋混凝土”、“水泥船”。
  然而,要保障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饭穿衣(仅全国粮田以最低标准10公斤/亩就需1500万吨化肥(折纯)),要保障化肥、农药、农机、医药、纺织工业的原料、工厂建设和交通运输,10亿人口按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标准,至少还要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除了钢铁工业外,还要有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业,还有煤矿、油井、各种矿山的勘探开采。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前30年的工业建设在发展速度和总量上极为辉煌,工业规模从与比利时相当提高到了超过英法,在人均上却只是让中国达到了日本在50年代初或二战前的人均工业规模。
  因为耕地的日削月瘠,在前30年,中国就如燃狱中的囚徒,能在烈火覆顶前破壁而出就是海阔天空,否则就只能永沦绝境。
  事实上中国也只是非常幸运地在最后一刻完成了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粮食亩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40公斤。但是,人均耕地的继续下降又导致人均口粮长期只能在300~400公斤间徘徊,远低于发达国家。幸而现在已有大量工业品出口,换回的棉、油等农产品数量已相当于8亿亩以上的境外耕地,这才保障了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
  4、仅能保障吃饭穿衣的重工业体系所需要的建设资金就已极为庞大。
  时间紧迫,国家大,人口多,目标“高”,而基础却仅有0.6万吨化肥、15.8万吨钢、4万吨硫酸、1.5万吨烧碱、66万吨水泥、43亿度电、乙烯化纤等产量干脆为零……基础工业产品仅为当年“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的日本人均的100、200分之一;在连化纤和合成氨技术也被“巴统”严密封锁的同时,技术人员全国数量却还不及美国一个“托拉斯”……“超英赶美”就意味着所需投入极为庞大。
  通常建设每万吨钢产能需800~2400万美元(1980年美元),但因我国铁矿石品质差,绝大多数矿山为30%以下的贫矿(美、澳、印多为60%以上的富矿),且共生复合矿石多、矿体复杂,不利于开采和冶炼,不邻海交通不便等原由,单位投资远高于正常情况。如攀钢的建成就是以成昆铁路和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研制成功为前提。前30年结束时,我国1980年3712万吨的钢产能至少须投资800亿美元(1980年美元)!
  仅此一项就占去了工业建设资金总额的11.4%!
  此外还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业建设,还有煤矿、油井、各种矿山的建设;还要因“巴统”的封锁而被迫投入巨额资金去“重新”研发合成氨、钢轧机、水压机等技术。
  而这些建设、科研都只能在0.7万亿美元中开支,不可能神赐天降!
  就这么一个仅能保障吃饭穿衣的重工业体系,其建设成本就已经让没有殖民地,没有外援的中国搜净了家中最后一个铜板……
  在此之余,还有多少钱来投资发展食品、造纸、日化等轻工业?
  5、历史已经没有为我们留下更多的时间和选择余地。
  当然,要既建成完整重工业体系,又“轻重工业并重”也不是不可以。
  1960年台湾省人口1079万(同年大陆人口6.6亿),不计优惠贷款和国府运台黄金,不计其原本就好于大陆的基础,美国从50~70年代对台无偿援助超过42亿美元(1952年台湾GDP的2.5倍)。以人口比例计算等于大陆得到2640亿美元,这个金额是欧洲马歇尔计划援助总金额的20倍,1950年苏联GDP(约1000亿美元)的2.6倍或美国GDP(2930.7亿美元)的90%,或大陆GDP的约10倍!
  据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尼尔雅各比推算,在美国经援的作用下,台湾GDP的年增长率相当于无经援时的2倍多,人均GDP的年增长率相当于无经援时的4倍。若无经援,那么台1964年的实际GDP要延迟到1980年方可达到,而1964年的实际人均GDP须延至1995年才能达到。也就是说,美国对台援助使得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其实际提前了20-30年。
  假定1949年后仍是国府执政大陆,美国人一时脑残送来2640亿美元——1950年大陆GDP的10倍!可用于工业建设(含科研)的总资金平空增加1/3以上,再加上大量的优惠贷款(台湾无数据,但韩国1985年所欠外债总额达467亿美元,近当年GDP的一半)!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有了这笔横财,中国就肯定不需盘剥农村,不需压制消费,就可以在“轻重工业并重”的情况下,30年内建成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
  但这可能吗?
  另一方面,不同于韩、新、台等,人口少进口量少,自己规模生产反而不划算,又有充裕的外汇,可以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其余进口解决。而中国即使仅从节约资金和外汇的角度出发,也必须尽可能自己规模生产而非进口。例如1953年青霉素规模生产研制成功就将青霉素从35美元一支的高价变成了0.1元人民币一支,投资成本数年内就赚了回来。
  中国巨大的消费规模和重工业内部广泛紧密的产业关联决定了只要没有技术和政治因素的阻碍,中国经济模式绝对只能是“租不如买、买不如造”,必须拥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所以,要造化肥、农药就只能“肥皂火柴限量供应”,因为化工原料有限;要造炼钢炉、汽车、尿素合成塔、反应塔就只能限制“低技术高利润的自行车”等生产,因为钢铁有限;要建设钢厂、农膜厂、电站、桥梁就只能控制日化工厂的建设,因为电力、水泥、乙烯、机械有限;……在重工业基础未初步建成前不可能放手发展轻工业,甚至只能压制轻工业,尽量让重工业的产品(如钢、化工原料等)专用于重工业的自我壮大。
  如果把工业体系看作一棵果树,重工业可视为果树长大长高的“营养生长”,而轻工业就是开花结果的“生殖生长”。国民要从果树获益,只能收获“生殖生长”而来的果实,但是在幼树初植时,忍一时饥渴,让幼树“营养生长”更快更好肯定是明智之举。

  在重工业体系基本建成之前,在基础工业原料生产能力满足基本需要之前,中国不可能依赖进口海量的硫酸、烧碱、钢铁、化纤等原料来生产化肥、农药、农机、布料等等,也没有外汇来建设一个悬在空中的轻工业。这种继续使用“洋火”、“洋胰子”、“洋钉”连技术含量最低的基础工业生产都不能全面占领的“工业化”注定只是空中楼阁。


 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毛泽东要陈云拿出办法,陈云采取定量供应的办法,就是实行30年的票证制度。中国当时什么都缺,除了人。记得1974年还提倡粮食亩产过“黄河”,跨“长江”。过黄河就是指粮食亩产超过500斤(250公斤)。跨长江是粮食亩产超过800斤。这是目标。实际上,高粱、玉米,水稻的产量也就300斤左右。所以那个时候的玉米面,大米的口味是多么的香甜了。这就造成全国的粮食不够用的,至于猪、鸡等喂养的饲料......
  -----------------------------
  @袁大头的头 2015-01-25 19:38:57
  你看明白自己写的东西没有? 左也是引进,右也是引进,不想想为什么只有在改开以后才能解决温饱,那个伟大领袖领导了20多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却连吃饭穿衣都解决不了??
  -----------------------------
  中国工业化时间紧迫,人口却是日本的10倍,英国的20倍,而基础却仅有0.6万吨化肥、15.8万吨钢、4万吨硫酸、1.5万吨烧碱、66万吨水泥、43亿度电、乙烯化纤等产量干脆为零……基础工业产品仅为当年“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的日本人均的100、200分之一;在连化纤和合成氨技术也被“巴统”严密封锁的同时,技术人员全国数量却还不及美国一个“托拉斯”……
  所以即使在1980年工业总规模超过英、法之后,依然是“总量巨大”、“增速辉煌”与“人均不足”并存。
  就以工业的骨骼——钢来说,在人均仅300克钢连每户打把锄头也不够的基础上,“以钢为纲”钢产量前30年间增长235倍,1980年产钢3712万吨,接近德国(4384万吨),超过了法(2318万吨)英(1128万吨);增速远高于日、德、美等国的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快增速!
  但是,在以骄人的高速增长30年后,中国人均用钢量仍只有38公斤,仅有发达国家人均用钢量的1/10!所以“解放”车还得用红松板做车厢,有的地方还在用“竹筋混凝土”、“水泥船”。
  然而,要保障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饭穿衣(仅全国粮田以最低标准10公斤/亩就需1500万吨化肥(折纯)),要保障化肥、农药、农机、医药、纺织工业的原料、工厂建设和交通运输,10亿人口按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标准,至少还要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除了钢铁工业外,还要有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业,还有煤矿、油井、各种矿山的勘探开采。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前30年的工业建设在发展速度和总量上极为辉煌,工业规模从与比利时相当提高到了超过英法,在人均上却只是让中国达到了日本在50年代初或二战前的人均工业规模。
  因为耕地的日削月瘠,在前30年,中国就如燃狱中的囚徒,能在烈火覆顶前破壁而出就是海阔天空,否则就只能永沦绝境。
  事实上中国也只是非常幸运地在最后一刻完成了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粮食亩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40公斤。但是,人均耕地的继续下降(现在为1.4亩)又导致人均口粮长期只能在300~400公斤间徘徊,远低于发达国家。幸而现在已有大量工业品出口,换回的棉、油等农产品数量已相当于8亿亩以上的境外耕地,这才保障了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就是百度来的: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和饥荒研究专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
  “在毛时代,中国在土地改革,以及基础教育和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普世价值的民主》
  “中国向我们充分地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相对贫困,我们也能通过良好的社会医疗和社会分配政策来极大地提高人民的健康和寿命”(《社会发展中的和谐与不和谐》)。
  另一方面,同时期直至现在:
  “世界上的极度贫困主要集中在两个特定地区: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两个地区的成人识字率和婴儿死亡率差别不大”,甚至“印度的营养不良的程度,要远甚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自由看待发展》)!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的祖国,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存在持续的隐形饥荒!

  能请迈尔上校2013、胡瓜、袁大头的头回答一下我的问题吗?
  1、如果没有工业化因素,没有化肥农药良种农膜,谁能为我解释,数千年小农经济“包产到户”粮食平均单产也不曾高于100公斤(1949年平均单产70公斤),1984年怎么就上了240公斤?而现在达到350公斤?是菩萨供的高还是风神龙王入了党?
  2、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也不会有外汇购粮,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中国当时人均粮食340公斤,现在为440公斤,印度和非洲现在为200公斤),中国怎么应对比黑非洲更悲惨的大饥荒?
  3、因为工业基础太差,在人均仅300克钢连每户打把锄头也不够的基础上,“以钢为纲”钢产量前30年间增长235倍,以远高于日、德、美等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快增速的骄人高速增长30年后,中国1980年产钢3712万吨,人均用钢量却仍只有38公斤,仅有发达国家人均用钢量的1/10!
  但是,仅仅建设这3712万吨的钢铁产能就至少要800亿美元的投资,是1949年全国GDP的3倍。如果不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中国可能在人均耕地面积滑向深渊之前建成包括化肥、化纤在内的基本的重工业体系吗?

  你们怎么评价毛泽东是你们的权利,我不关心,正如克伦威尔,被英国王室和一些人称为“弑君者、野心家、伪善者、独裁者和嗜血成性的杀人狂”,却正是他为英国开启了两百年辉煌。
  但是,请你们不要罔顾事实!
  1、我一开篇就论证了:数千年小农经济“包产到户”粮食平均单产也不曾高于100公斤(1949年平均单产70公斤),如果没有工业化因素,没有化肥农药良种农膜,粮食平均单产不可能1984年增长到240公斤!而现在达到350公斤!
  当年的中国竭尽全力地开荒,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依然无法遏制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而以中国人口之众,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也不会有外汇购粮,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中国怎么应对比黑非洲更悲惨的大饥荒?
  他们至少在国际援助下人均口粮有200公斤,而且还有荒地可以开垦!
  2、要保障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饭穿衣(仅全国粮田以最低标准10公斤/亩就需1500万吨化肥(折纯,商品量至少3000万吨)),要保障化肥、农药、农机、医药、纺织工业的原料、工厂建设和交通运输,10亿人口按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标准,至少还要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除了钢铁工业外,还要有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业,还有煤矿、油井、各种矿山的勘探开采。
  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伪满遗留、156个项目、四三方案等等都只是火种,没有自己的消化、吸收、仿制和力所能及的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如外国设计自己制造“跃进号”之后有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东风号”,及小步快跑逐步改进的“长风号”及众多的“风”字号万吨级散货轮、“远望2号”、“向阳红10号”……
  不要忘记,我们的基础仅有0.6万吨化肥、15.8万吨钢、4万吨硫酸、1.5万吨烧碱、66万吨水泥、43亿度电、乙烯化纤等产量干脆为零……基础工业产品仅为当年“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的日本人均的100、200分之一;在连化纤和合成氨技术也被“巴统”严密封锁的同时,技术人员全国数量却还不及美国一个“托拉斯”……
  3、在现有的工业国家中,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是难度最大,速度最快,代价最小的。
  可以指责,但要公平客观,不要信口开河、歪曲事实。


理这种人干嘛?你能说服他么?你把时间倒流一次,让他重新走一次这一段人生,他都不会服的,,你能么?他能,,
  中国的工业,在于,任何一个行业,哪怕是最小的一个行业,我们当年都无法完成以进口为主导的生产,最简单的大米,中国要进口,全球哪个国家能满足中国的一半需求?钢铁?全球有哪个国家可以满足中国一半的需求?没有一个国家产量可以支撑,而世界的市场可出售量更小,日本可以一半的食粮进口,英国也可以,米帝也可以,但中国和印度是绝对不可以的,如果印度想进口中国一半的粮食量,中国绝对会拉高市场价格,拉到天价去,这是建立在,中国不想扼制印度的基础上,可是当年中国是被米帝为主导的所谓的世界所扼制,你想进口只要涉及到量和技术,不要想进口到,不要谈价格,人家对那点小钱钱没兴趣,中国的发展之难就在这里,,你想技术升级,只能自己去发展,而不可能进口,因为你的量太大,你的市场太大,,任何你想要的任何有意义技术,别人都不会放弃的,中国汽车就是一个案例,中国早年引进的德日米的企业,这么多年下来了,他真心把技术给过中国人么?上海大众多少年了,,自己有研发能力么?是国人笨么?是严格堵死你一切研发路子,没有办法,你的市场太大了,,而棒子当年也是引进,人家就直接可以引进并研发下去,人家根本没在乎你会发展起来,
  回过头再说农业,,,楼主的数据还是比较详实的,再说一个更早一点的,唐代中国的粮食亩产也不过就是一百来斤,这算是好田了,普通的一般就在几十斤,这就是盛世,再早,,,几十斤也就是一石已经是好田了,差的也就是二三十斤,我们的农业的发展,不止止是化肥,农药,农机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品种的进步,要不是五六十年代,我们的无数的袁农平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开始研发新的农业品种,哪里来的改革后我们的口粮就突然够吃了?现在你告诉印度人去,你说可以从中国引进水稻,从中国引进化肥,农药,农机,你看他们多少年后才可以实现人均口粮超越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水平?你以为印度的高层连这个都想不到么?有些事,不是你想就成的,,任何变动都要撬动一部分人的奶酪,这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任何整体的变动,都要撬动绝大多数人的大脑,这是一件更难办到的事,还有更难的,就是撬动一群文盲的大脑,世界上的事都是很简单的事,涉及到人数越多越难,你让中国人马上把母语全改成说藏文,你试试,发展就是这样,看的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因为你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变的不可思议,
  再转回去,说一生二,二生三,的事,中国现在的工业进入了一种敢的境界,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不信你从你所从事的行业去想想,你所从事的行业你敢于无视世界五百强企业么?我说的是无视,,不是赶超!!中国的工业现在就敢,中国现在已经有企业已经超过同行的世界五百强了,不但是超,而且还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为什么敢?这都是前三十年打的基础好,后三十年发展的好,现在的基数的大,未来的空间更大,就是这么简单,但这在几十年前文盲的时代时,只怕一个识字的先生大眼一瞪你就怂了,现在的人天不怕地不怕的,警察不怕,流氓也不怕,说真的,现在想吓着人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想吓死中国企业的心更难,,亩产敢在一二百斤时,敢叫亩产万斤,现在已经做到亩产千斤了,说真的,你真做到亩产三五千斤,也就是笑一笑,真能做到时,这种笑也就是一种豪迈的笑,因为中国人从来不是睡在床上笑的,这几十年来我们各行各业一直有一批人在孜孜不倦的燃烧青春燃烧生命的在无闻中幻想更在无闻中奋斗,在背着天天不做为的骂名下,在不停的努力,是有了他们,才有了现在中国工业底子,
  中国现在的工业底子已经不差了,我们现在要的是任性,,烧钱,,玩高技术,,希望中国人不要忘了我们的底子,那个是不能丢弃的东西,有一天我们丢了我们的底子,就算中国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中国也无非是米帝第二,英帝第三,无非去等着死亡的宿命,等着再次被别人赶超的宿命,

0%(0)
0%(0)
  历史就是越辩越明  /无内容 - x-file 05/07/16 (56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六四有感
2014: ​李大钊狱中“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