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毛泽东为什么提及文艺界的问题就会想起瞿秋白
送交者: 火树 2022月07月27日20:29:52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搞政治的其实很累, 身体要特别好, 总要有一股劲,瞿秋白写的 火树 于 2022-07-27 19:19:30

毛泽东为什么提及文艺界的问题就会想起瞿秋白?其中有什么隐情?

木兰经济2022-05-23

毛泽东身为国家领袖,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他的丰功伟绩,让他成为一代伟人。瞿秋白和毛泽东都是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却在风华正茂时牺牲了。一个是没有留学经历的自学者,一个是“海归”的优秀才子,他们之间能有多少共同语言?

1939年,萧三回到了延安。一天晚上,他同毛泽东在月下散步,谈起牺牲的瞿秋白时,毛泽东无限惋惜地说:“是啊!假如他活着,现在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该有多好啊!”

1942年的一天,李又然在延安的窑洞里同毛泽东谈论文艺界的问题。毛泽东一听,脸上显出愁容,一声不响。隔了许久,他动情地说:“怎么没有一个人,又懂政治,又懂艺术!要是瞿秋白同志还在就好了!”

毛泽东两次都感叹的怀念起了瞿秋白,而且都涉及到文化界。这让很多人会产生疑问,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为什么又涉及到了文化界?瞿秋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的看中瞿秋白?

作为湖南共产党代表的毛泽东,和从苏联回来的瞿秋白,他们共同参加了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的默契。

大会在讨论全体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时,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陈独秀为代表,主张把共产党合并到国民党中,马林也持这种意见。

瞿秋白

毛泽东、瞿秋白等同志认为,为了推进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应该同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他们二人在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竟然默契的意见相同,而且他们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采纳。

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瞿秋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瞿秋白还是大会通过的党纲起草人之一。随后二人都到上海,一道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他们二人还一同出席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这方面,共产党走在了国民党的前面。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瞿秋白、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李大钊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以戴季陶为首的右派政治代表,开始排除共产党、反对工农运动。这时候的毛泽东、瞿秋白二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刊物,又不约而同用相同的观点驳斥国民党新老右派的言论,呼吁“全国革命派团结起来”。

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瞿秋白、林伯渠等出席了会议。休息期间,戴季陶与毛泽东握手时,毛泽东笑着说:“台上握了手,可不能在台下踢脚啊”弄得戴季陶十分尴尬。在一旁的瞿秋白对毛泽东幽默风趣,且不失大将风度的气质所折服。

在与毛泽东的接触中,瞿秋白发现彼此很多主张都惊人的相似,这让瞿秋白很感慨。他曾说:“我与毛泽东接触不多,但就在几次不多的接触中,我确认他是一位既有原则又讲策略的党的优秀工作者。”

瞿秋白的这种思想才是个开头,在接下来的农民问题方面,他们二人再次走到了一起。由共产国际派回来的人员中,受苏联革命的影响,对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教条照搬。他们认为革命的力量主要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却忽视了中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的实际情况。

瞿秋白

毛泽东经过实践提出应该重视农民问题,受到其他苏联派回的代表们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反对。而瞿秋白却站在了毛泽东的一边,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确信中国农民的伟大力量和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

由于陈独秀等人的排挤,毛泽东被迫离开了中共中央,回到了湖南老家进行实地调查,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陈独秀看罢害怕“有损与国民党的合作”,下令停止刊登。而瞿秋白看后,十分赞赏毛泽东的观点,并公开站出来批驳陈独秀的观点,他提倡“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

之后,瞿秋白对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了序言,在瞿秋白的坚持下,汉口主办的长江书店出版了题为《湖南农民革命》的单行本,在党内发行。而且他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推荐给妻子杨之华,并深情地对妻子说:“你好好研究这几本小册子,这是我在武汉与你见面的礼物。”

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

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时,大会由陈独秀主持,毛泽东提交大会的意见遭到陈独秀的拒绝。不久瞿秋白主持召开的中央常委会,他极力推荐毛泽东为长江局成员。

党的六大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毛泽东没有参加,瞿秋白在代表会上再次向与会代表推荐,让大家好好看看毛泽东的调查报告。瞿秋白在维护和传播毛泽东关于农民的论著上不遗余力,用心良苦。然而,就是在这次会议后,瞿秋白也被排挤出中央。

到了苏区,瞿秋白担任中央执行委员,实为教育人民委员。此时毛泽东也因受排挤,离开了中央政治局,而且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政委职务和中央主席一职。从三大开始,他们二人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相同的见解,眼下,二人更是有太多的共同感受。据冯雪峰回忆:“有一次他们彼此谈了一个通宵,话很投机,两个都是王明路线的排挤对象”。

王明

一个通宵的谈话,他们二人都谈了些什么?是党的路线问题还是红军的前途问题?是诗人间的心灵沟通还是对革命文学的探讨?无论是什么内容,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彼此在思想认识、文学理论等方面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抛弃政治观念不说,就是诗词歌赋也会让他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毛泽东发现瞿秋白看上去是个文弱书生,可骨子里有着诗人的气质和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气概,这些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而瞿秋白也没想到毛泽东看似一个农民,其实是一个通古论今的学者。他俩有时坐在树荫下或草坪上,背靠背,互相吟咏酬唱。这也是他们二人相处最轻松愉快的人生中最后10个月。

瞿秋白任教育人民委员期间,在毛泽东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制定了整个苏区的教育计划,健全了各部门的文教组织,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对于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就是这个时候,毛泽东对瞿秋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新的认识......

小时候的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诞生在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一个世代相传的仕宦之家。5岁的瞿秋白进入庄氏塾馆读书,瞿秋白天资聪明,活泼机敏,学习十分认真。瞿秋白6岁,转入冠英小学堂,这个学校是新式教育,所设课程,除了国文课外,有算术、博物、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课程。由于他很好学,很快他成绩名列前茅,门门皆优,国文尤其出色。

1910年春,11岁的瞿秋白考进常州府中学堂。学校开设的课程十分的广泛图画、篆刻、昆曲、军乐、园艺、测量、地图绘制等,这对爱学习的瞿秋白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中学毕业前,他已经学会了笛、笙、箫、唢呐、二胡等,还有篆刻、昆剧等,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仅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而且吸收了新知识和新的观念。

后来在他堂哥的帮助下,瞿秋白在北京政府外交部所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因为这里的专修馆入学无须交学费,毕业后也便于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对这来之不易的读书学习机会,十分珍惜,他发挥了自己的学习语言的天分,很快他的俄语成绩就名列前茅。除此之外,他还刻苦地自修了英语、法语。

瞿秋白

在业余时间,他还会常去北大当旁听生。北大中有很多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观念,让瞿秋白大开眼界,也引起了他的强烈的兴趣。自幼喜爱文学的瞿秋白,学会俄语后,就开始翻译一些俄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苏联的文学作品和一些先进的思想文章,都是他翻译的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引起世界的关注,也给瞿秋白获得了一次出国的机会。瞿秋白在俄文专修馆尚未未毕业,但由于他自身素质好,俄语水平也很高,具有敏捷的思维、知识面广、文学功底厚等特点,他被《晨报》和《时事新报》所聘用赴苏俄进行采访。这对瞿秋白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十分的期待此次行程。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瞿秋白踏上了前往苏俄的列车。窗外是暗沉沉的荒原,漫无边际的积雪,却没有影响到瞿秋白渴望的心情。他在列车上阅读了《俄罗斯共产主义党纲》等理论书籍和杂志,对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不断的吸取着革命的思想,感觉颇有收获,精神也随之振奋起来。

列宁

在苏联,瞿秋白一行先后进工厂,到学校,深入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调查。一次他们在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纪念十月革命的集会时,列宁走上了讲台,这让瞿秋白感到十分的惊喜,他聆听列宁的演讲,心潮澎湃。当全场人员唱起《国际歌》时,他热血沸腾,他被现场的气氛调动起来,他感到“伟大的力量在生长”。

接下来,他的同事们开始了日以继日地写作,每个通讯报道,他都会进行深刻的分析。他的通讯报道远远不断的,通过电波传回了国内,让更多的人分享十月革命后苏俄革命成果。他的报道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关注,他在学术界、文学界的影响也很大,知名度也有所提高。

为了能够更好完整地将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他开始了文学写作,先后完成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篇散文。优美的文字,配上细腻的人物刻画,还有激情战斗的基调,勾画出一个新的文学天地,就像一股清流,冲蚀了旧的文学体裁,显示出瞿秋白的创作才能。

瞿秋白的画

1921年5月,张太雷来到了莫斯科,他是代表中共参加国际“三大”的筹备工作的。他的到来,让瞿秋白彻底地走向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张太雷的介绍下,瞿秋白加入了共产党,并帮助张太雷完成了国际大会的长篇报告,这对后来瞿秋白的政治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苏联,瞿秋白完成了对革命理论的学习,他先后参加很多国际组织的重大会议,参与会议文件的起初翻译等工作。1922年陈独秀到了苏联,参加远东劳动人民代表大会,列宁亲临大会作了篇报告,大会气氛十分热烈。在接下来的日子,陈独秀被这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子所折服。在他的说服和开导下,瞿秋白终于答应了陈独秀回国,他们二人于1923年1月13日抵达北京。

回到祖国后,他住进了堂兄瞿纯白家里。虽然人到了家,但他的脑海里的《国际歌》时常萦绕在耳边。当时《国际歌》已经翻译过好几个版本,由于歌词与曲调不能很好地结合,唱起来不是很顺口,所以没有流传开来。他又重新对《国际歌》进行了翻译,并将翻译的词与简谱一同发表,很快国际歌就流传开了。

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

瞿秋白谢绝了外部及其他报刊有丰厚报酬的工作,却选择了一个薪水低的上海大学。上海大学位于狭窄的青岛路309号至317弄,前身是私立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因旧的体制管理让学生不满校政的混乱,在学潮中,校长被驱逐。在中共中央的协调下,这所学校由国民党接收管理,于右任任校长,瞿秋白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系主任。

在国共合作期间,上海大学备受关注,孙中山对开办这个学校给予厚望,孙中山自己担任名誉校董,学校经费由政府资助。虽说是国民党开办的,但在瞿秋白、邓中夏中国共产党的培养引导下,大批的学生加入了共产党,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有人把上海大学看做是共产党的第一所大学,一点不为过。一时间,上海大学成立全国优秀青年所青睐的学校。

就在学校开班的红火的时候,蒋介石对共产党痛下杀手。瞿秋白被通缉,虽然他躲过了一劫,但他从国外带回了书籍刊物以及很多的手稿,被国民党收走并烧毁。

瞿秋白

武汉国共分裂,陈独秀离开中央,瞿秋白临危受命主持临时中央工作。从此他走上了中共领导岗位,那年他28岁。一个青年才俊,一个白面书生,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用他那瘦弱的躯体担负着党的重任。

从瞿秋白成为中共领导人的1927年7月到1928年5月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在政治上发生了三次重大事件。那就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挽救了共产党,也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开展武装东征和土地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每次都参与决定和指导各个地区的武装起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瞿秋白因为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和帮助,临危受命,成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物。同样他为了执行共产国际组织的决议,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主张,教条式地服从共产国际。又为了组织的原则,不得不与共产国际组织做抗争。最终在共产国际组织掌控的“六大”会议上,他退出了中共中央,从此他的政治生涯跌入谷底。

陈独秀、李大钊

当是非混淆的时候,人们往往表现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推责,这是人性的弱点。但瞿秋白却很好地克服了这一弱点。他不为强权,在多人“告状”盲动带来的危害时,他没有推责,将功绩归于他人,所有的错误自己独自承担。还为其他同志申辩,表现出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品格。

在受到王明路线的排挤后,瞿秋白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之后,他与鲁迅一起领导了“左联”工作。因为他在党员中的威望和在文学艺术上造诣,加上他与鲁迅的密切合作,很快出现了令人称奇的现象:左翼文艺运动在上海开展得如火如荼,左翼文化以马列思想为主导,即便是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在革命文学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

毛泽东对瞿秋白了解得越深,就越能感受到他是个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即便是不担任领导职务的瞿秋白,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特别是他在苏区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草了二十多个相关的教学大纲、简章、文件等。这些文件体现了瞿秋白的教育思想,对完善苏区教育和文化制度,对教育、文化的正规化、法令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瞿秋白、鲁迅

红军开始战略转移了,临行前毛泽东代表中央宣布了参加长征的名单,名单中却没有瞿秋白。瞿秋白很失落,当时就和毛泽东提出要随部队一起走的要求。毛泽东只是淡淡地说了声:“你这个问题下面再说。”瞿秋白明白了确定走与不走不是毛泽东所能决定的。毛泽东曾经为瞿秋白随部队一起走的事找过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可遭到了拒绝。

毛泽东向中央提出,自己要留下来打游击。当他的决定一提出,博古就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连夜赶到毛泽东住处,二人谈了个通宵。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对博古说:“他同意走了”,多余的话没有。周恩来是如何说服毛泽东的?毛泽东又是如何转变了思想的?这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

只是毛泽东和红军一起长征,受毛泽东牵连被排挤的人,除了邓小平一人随军外,其他的曾和毛泽东共患难的身边亲近的人都留在了苏区。包括弟弟毛泽潭,好友何叔衡、瞿秋白,还有谢唯俊、古柏等,他们都全部牺牲。如果不是毛泽民掌管中央银行工作,估计也和他们是一样的命运。

瞿秋白、何叔衡

红军走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仍然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抱病组织教育文化工作,他主编的《红色中华》报照常如期出版。他还领导文艺工作,继续开创了新局面。他在中共的文化教育工作岗位,战斗到最后。

瞿秋白被捕后,敌人曾劝降他,用顾顺章的例子来引诱他投降。可瞿秋白却说:“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同为中共领导人的向忠发、顾顺章,在被捕的那一刻,就已经失去了信仰,而让人感到最没有缚鸡之力的瞿秋白,却大义凛然,坦然地面对死亡。

红军长征到了遵义,毛泽东打电报给苏区同志:“要妥善安排秋白同志”。可毛泽东最不想看到了悲剧还是发生了,瞿秋白牺牲后毛泽东认为:这是王明、博古他们有意把瞿秋白当作包袱甩给敌人造成的。

瞿秋白牺牲时的照片

瞿秋白牺牲的消息被公布后,震动了整个上海文化界,鲁迅、茅盾、郑振铎、叶圣陶都纷纷开始悼念活动。为了悼念瞿秋白,鲁迅等人集资将瞿秋白的书稿作品整理并出版,以此表示对瞿秋白的尊敬和怀念之心。以苏联为代表的各国共产党组织,发表悼念文章并对国民党提出抗议。

解放后的1950年,毛泽东亲笔为《瞿秋白文集》题词:“......他的遗著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

毛泽东和瞿秋白是两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的革命思想理念,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革命征途中能够像他们这样,既有共同的信仰志向,又有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既有远见卓识,又有志同道合的默契,十分难得,也是他们彼此人生的一种幸运。

如果不深入地去解读瞿秋白,就无法理解伟人为什么那么看重瞿秋白,他过早地牺牲,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损失。毛泽东念念不忘瞿秋白,除了个人感情外,他看重的是中国的革命事业、文化教育事业中,少了一个可靠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